<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2017 12/21 10:29
    · 來源 ·
    城市信報
    · 責編 ·
    光影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平度人彭壽莘是北洋名將 他幫吳佩孚成了大帥

    原標題:青島往事 彭壽莘是吳佩孚手下的猛將他是平度人,人送外號“刺兒彭”

    在青島歷史上,留下好名聲的封建官吏不少,比如我們曾經報道過的即墨大夫、康霖生等,但名留青史的武將沒幾個。不過 ,有一個平度人的名字卻不得不提,他叫彭壽莘。彭壽莘是北洋時期的名將,在直系將領中,素以剛正不阿和驍勇善戰聞名,連曹錕、吳佩孚都禮讓三分。當時軍需部門克扣軍餉,拖欠供應是平常事,唯對彭部不敢拖欠。怪不得,人送外號“刺兒彭”。

    彭壽莘任軍政要職時,重視選拔人才,樂于獎掖后進。駐軍冀東灤州、通縣期間,約束部眾、軍紀嚴明,與當地民眾相處頗好,灤州士民為他立記功碑,塑戎裝銅像 ,題字“名將風流”。當其晚年,在國家危亡關頭,毅然保持了可貴的民族氣節。本期《發現青島》,我們就來說說北洋名將彭壽莘。

    他幫吳佩孚成了大帥

    彭壽莘(1872年~1947年),字子耕,平度城人,是北洋時期直系的重要將領之一。據平度市史志辦公室材料顯示,彭壽莘早年曾在平度知州衙門房科任事,清末考入天津武備學堂。畢業后先在滇軍中任營長,之后參加直系軍隊,歷任營、團等職,1916年任補充一旅旅長,1919年隨吳佩孚南下湖南,駐軍衡陽,逐漸成為直系軍的重要將領。1920年7月,發生直皖戰爭,直軍取勝,他升任第十四混成旅旅長。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前,他已經是暫一師師長了。

    這次戰爭是1922年4月29日爆發的,當時張作霖自任總司令,率12萬名奉軍開進關來,擺明了要一舉端掉直系曹錕在北京的老巢。曹錕授予吳佩孚指揮直軍的完全權力,與奉軍開戰。吳佩孚傾其全力開赴前線,孤注一擲地集中兵力對長辛店一代的奉軍猛攻,戰場形勢,幾經反復。5月3日,吳佩孚轉了腦子,他改守為攻,不僅出奇兵繞道攻擊奉軍后方,還策動奉軍一個師臨陣倒戈,于是奉軍幾乎全線崩潰。老練的張作霖一看形勢不妙,便下達了退卻令,并把山海關前線指揮權交給了郭松齡(他當時還跟著張學良混)。郭松齡使出渾身解數,指揮奉軍同乘勝追擊的彭壽莘展開殊死戰斗,終于阻止了直軍的猛攻。

    張作霖知道,這時應該議和了。作家徐徹、徐悅在《張作霖傳》一書中說,張作霖派張學良出面,找張學良在奉天基督教青年會的美國朋友幫忙。張學良找到這個組織的兩名美國牧師普賴德和楊古,讓他們請英美駐奉天領事出面,向直軍方面斡旋停戰和談事宜。不料,被兩國領事拒絕。無奈,普賴德和楊古只得以私人身份親赴山海關前線,找到彭壽莘斡旋。但是,前線的直奉雙方一直在沖突。11日至15日,激戰未息,雙方死傷均有3000人。彭壽莘久戰不勝,感到山海關是攻不下了,才走到談判桌旁。6月17日,在秦皇島英艦克爾留號上由孫烈臣、張學良代表奉軍,王承斌、彭壽莘代表直軍,簽訂了停戰協定,規定雙方以山海關為界。直奉一戰的獲勝,使得吳佩孚的名聲如日中天,躋身了“大帥”的行列,之前可以稱為大帥的只有張勛、曹錕和張作霖三人。

    直奉二戰任第一路軍司令

    和吳佩孚的高調相比,張作霖算是低調,這次敗績給他的教訓太多,也讓他認識到舊軍隊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他聽從兒子張學良的意見,整軍經武,希望卷土重來報一箭之仇。

    兩年后,這個報仇的機會終于來了。1924年9月15日,張作霖以曹錕賄選總統為由,親率15萬大軍,分兵三路,殺入關內。曹錕急召吳佩孚入京,任命他為討逆軍總司令,兵分三路迎擊奉軍,直軍主力第十五師師長彭壽莘任第一路軍總司令。于是,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

    山海關連山踞海,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次也不例外,直奉雙方都把主力投放在這里,兩軍對壘的主將是直軍的彭壽莘和奉軍的張學良。張學良就不用說了,吳佩孚把彭壽莘放在主戰場,足見倚重。彭壽莘接到作戰命令后,不敢有絲毫懈怠,連夜開赴山海關,搶先占據有利地形,修建了堅固的工事。10月初,奉軍開始出擊,短時間就消滅了直軍第二軍的兩個營,接著迅速轉向彭壽莘的第一路軍。這場仗是怎么打的呢?據記載,奉軍在大炮掩護下沖到直軍陣地前,奮勇仰攻,彭壽莘命部下架起幾十挺馬克沁重機槍掃射,造成奉軍大量傷亡,被迫后撤。隨后,奉軍炮火越加猛烈,并出動飛機對直軍狂轟濫炸,又組成數百人的敢死隊拼命前撲,終于攻進了孟姜女廟陣地。彭壽莘大怒,下令反擊,直軍又拼命奪回這個制高點。奉軍副軍長郭松齡親臨前線指揮,再次爭奪孟姜女廟陣地,這次直軍很怪,一觸即退,奉軍乘勢追擊,不想誤入直軍設的地雷陣,炸得士兵血肉橫飛。

    知道彭壽莘的厲害了,奉軍再不敢正面進攻山海關。10月8日,奉軍改變進攻目標,秘密從山海關抽調主力繞道到山海關的以北的深山區,偷襲長城又一道要隘——九門口直軍陣地 。彭壽莘的副手、第一路軍副總司令馮玉榮既無勇猛拼搏精神,又無隨機應變之能力,他率部守九門口,奉軍發動進攻之后,未交幾合,即棄關后撤。奉軍占領了九門口,西可攻下石門寨,南可威脅山海關正面陣地。吳佩孚得知九門口失守,大驚失色,命彭壽莘將馮玉榮陣前正法。彭壽莘即率部阻馮玉榮敗退。馮玉榮進退不得,遂服毒自殺。直軍的陣腳已亂,彭壽莘急赴石門寨督戰,命令反攻九門口。

    誰知這時,直軍第三路軍總司令馮玉祥陣前倒戈,回師北京,發動政變,囚禁了總統曹錕。吳佩孚內憂外困,頭發一夜全白。彭壽莘見大勢已去,下令撤出山海關,自此退出軍界,隱居北平。

    彭壽莘給李彌的忠告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本侵略者在華北收買拉攏原北洋將領與之合作,對彭壽莘也以華北軍政要職相許,多次邀他“出山”。他堅決拒絕,后來為避開日偽不斷糾纏,于1940年毅然變賣北京居處,返回平度故里,終日閉門謝客,深居簡出。

    1945年9月,平度城解放后,彭壽莘以開明士紳身份被平度縣人民政府聘為特邀參議員,他積極擁護與支持廣大群眾參軍參政、減租減息、支援前線等各項運動,成為平度城里十分開明的士紳名流。

    1946年底,時任國民黨第八軍軍長的李彌來青島前,先到平度拜訪了一個人,此人就是彭壽莘,這件事我們還是看看平度文史專家王琳珺是怎么說的吧。

    這天,在一群警衛的簇擁之下,李彌來到彭家樓(彭壽莘住處,位于平度城舊縣署東街)。聞聽李彌來訪,彭壽莘身著長袍迎出門來,李彌一見彭老將軍,恭敬地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二人簡單寒暄了幾句,李彌直接問彭壽莘:“這次蔣先生安排了三個軍打解放軍的三個師,占絕對優勢,迅速占領萊陽、煙臺應該不成問題吧?請給學生指點迷津。”

    彭壽莘不假思索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想想以前,國民黨軍隊會是解放軍的對手嗎?”

    “前輩對膠東的戰局有何評價?”李彌繼續請教。

    “據我所知,許世友是一個身經百戰的了不起的戰將,他指揮的部隊今非昔比,已是膠東勁旅??箲饡r期,都令日本人望而生畏,膽戰心驚,可見戰力之強。”彭壽莘回答。

    這樣一說,李彌心中已有些不悅,他再問:“如果我的部隊與膠東解放軍交手勝算如何?”

    彭壽莘毫不忌諱地回答:“請恕老朽直言,恐怕難分勝負,望將軍好自為之,謹慎行事為妙。”

    李彌再也無興趣談下去了,便起身告辭。在以后的日子里,李彌不相信彭壽莘的高見與忠告,一直與解放軍對抗,曾先后兩次途徑平度進攻膠東,每次都損兵折將,最終在淮海戰役中落得了一個全軍覆滅的下場。

    彭壽莘故居彭家樓

    彭壽莘故居彭家樓是1923年其被授予干威將軍時改建而成,曾經和蓬萊城里吳佩孚家的吳家樓齊名 ,蜚聲膠東半島。平度文史專家李樹在《無處再覓彭家樓》一文中對彭家樓進行了描述,從1920年到1980年的六十年間,平度城確曾有過人盡皆知的彭家樓,那就是座落在舊平度城里按察司街(俗稱衙門口東街,由衙門口東北行)北端路東的彭家院落,這是一處設計精巧建造工細的建筑,主體部分為一幢青磚二層小樓,民間以彭家樓稱之。昔年的彭家樓,南鄰舊時代的文廟,對門不遠,有著名的城里甜水井,井北為忠義寺,寺東北為文昌閣。文昌閣以北和彭家樓以東,都靠近舊日的城墻了。今天的維客購物中心,就建在昔日文廟和彭家樓以及舊城墻的舊址上。

    彭家樓建于上世紀20年代初,知道上世紀80年代初,依然保持舊貌。1985年,紅旗路向西延伸新建荷花灣大橋和人民會堂時,彭家樓被拆除,將其中一座亭子移建于新成立的即墨縣博物館(舊時代的老子廟,曾改建為縣委大院里的會議室)院內,還曾在新修的紅旗路北暫時保留了幾間坐北朝南的房子,歸縣博物館管理。再后,又將這些房子東移到五六里地之外的現河公園,改建成現在的彭壽莘故居,成為青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不過,這新的彭壽莘故居里沒有了小樓,彭家樓的名稱也就成了歷史。

    雨城

    [來源:城市信報 編輯:光影]
    精彩美圖 更多 >>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