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位于現蘭山路、中山路口西北側的膠海關辦公樓。
風云變幻
設膠海關,度過動蕩年代
鴉片戰爭以后,清政府為構筑北洋海防體系,抵御外敵入侵,于1891年6月14日議決在膠澳設防,是青島建置的開始。1892年,登萊青鎮總兵章高元率兵四營駐防膠澳,在前海一帶設立總兵衙門。1897年,山東巨野發生了兩個德國教士被殺的事件,史稱“巨野教案”,德國以此為借口,于1897年11月14日派遣軍隊武裝侵占青島,次年強迫清政府簽訂《膠澳租借條約》,租借青島99年。
1899年4月17日,德國強迫清政府簽訂《會訂青島設關征稅辦法》,并據此籌建膠海關。1899年7月1日,膠海關正式對外辦公,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租借地海關,德國人阿理文任首任稅務司。
1900年手繪青島地圖,紅標處為膠海關。
膠海關設立后,青島地區對外貿易發展迅速,進出口貨運量及其價值增長較快,至1911年,已有德、英、法等國的許多大商行在青島設立分行或代理機構,并有7條大的遠洋貨運、客運航線定期到達青島。
1914年膠海關舉行辦公樓遷址。
膠海關的主要職能,是對管轄范圍內進出口貨物進行檢驗、估價、征稅、稽查、緝私、統計等。1905年12月,中德簽訂《會訂青島設關征稅修改辦法》,規定在租借地內劃定區域實行“無稅區制度”,這一舉措促進了青島港口經濟的發展,逐步奠定了青島港在北方的經濟地位。到1907年,青島港進出口貿易總額超過煙臺港,在全國46個條約港口中居第七位,成為北方僅次于天津和大連的第三大貿易港。
1904年膠濟鐵路的通車和1905年青島大港的建成,為青島鋪設了連接華北和山東腹地的交通大動脈,構建了山東半島及周邊地區的新型“港口-腹地”關系,膠濟鐵路及沿海地帶成為全省最有活力的經濟地帶,這一經濟地理格局直到今天還在發生深刻的影響。
“膠海關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山東經濟的發展,但是它先后被掌握在德國和日本手中,終究是一個具有典型的租借地性質的海關”,青島海關辦公室關史研究室主任國恩松介紹,當時,海關總稅務司赫德與德國政府多次接洽、磋商后,德國允許中國政府在膠澳租界內設立海關機構,但是提出了三項先決條件:一是應選派德國人擔任海關稅務司;二是所有該口之各項貨物一律應歸該稅務司辦理;三是稅則一律宣照通商稅則無異,“可見膠海關設立是中、德以及以英國為首的歐美列強勢力平衡、博弈的結果。”
膠海關的行政管理是近代中國海關管理制度的一個縮影。膠海關設立后,錄用洋員主要從德籍人員中挑選,人事、財務都由稅務司負責,東海關在青島地區設立的常關分卡石島、乳山口、石臼所、金家口等改屬膠海關管轄。1933年,江海關所轄海州分關也改屬膠海關管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軍侵占青島。12月1日,日本接管膠海關,導致膠海關閉關。直到1915年8月6日,日本強迫中國政府簽訂《會訂青島重開海關辦法》,取代德國獲得在青島的一切特權,同意日籍大連海關稅務司立花正樹調任膠海關稅務司,對青島乃至山東省的經濟財富進行大肆掠奪和殖民侵略,日本貨船把中國產的煤、鐵礦石等物資源源不斷運往日本。
1922年6月,根據中日簽訂《解決山東懸案條約》規定,北洋政府收回膠海關。12月14日,北洋政府正式設立膠海關監督公署,地址在蘭山路5號。1929年4月5日,南京國民政府第一次統治青島,派員接收膠海關,此時膠海關仍由總稅務司署管轄。1931年至1936年間,總稅務司署對海關機構多次調整,膠海關管轄范圍東起山東半島東端的成山頭,沿海岸向西南至江蘇連云港以南的燕尾港,所轄分支機構不斷變化。
1922年,北洋政府設立的膠海關監督公署。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8年1月10日,日軍第二次侵占青島,并在青島實施了殘暴的法西斯統治,膠海關再度落入日本及偽政府控制之下,隸屬淪陷區總稅務司署管轄。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南京國民政府接收青島,任命中國人擔任膠海關稅務司。
膠海關關員在檢查貨物。
歲月崢嶸
青島海關,周總理任命關長
山東解放區海關始建于1945年。抗日戰爭期間,在中共山東省委的領導下,膠東抗日民主政府在蓬萊、黃縣、掖縣相繼建立抗日根據地,設置了擔負海關職責的基層工商稅務所、站,征收關稅、查緝走私,積極參與對敵經濟斗爭??箲饎倮?1945年到1948年,先后在膠東、渤海、濱海、濱北四個解放區建立了人民海關,并在沿海各口岸設立了海關分支機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培養了一大批海關干部,被稱為“新中國海關干部的搖籃”。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青島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派軍代表張學禮帶隊接收膠海關,對舊海關機構和制度進行了根本性改造。1949年11月26日,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令,膠海關改稱青島海關。1950年2月11日,膠海關正式更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青島海關,至此,“膠海關”這一名稱成為歷史。
“歷史上,煙臺設立了山東境內的第一個海關,也就是東海關,山東全境解放后,大批海關干部隨軍參與接收北京、上海、杭州、福州、寧波及廣東省內各海關,先后支援北到滿洲里,西達新疆,南至海南島的海關建設。后來,全國海關系統出現一個有意思的場景,每到海關關長會議時,說膠東話的占了一半。”牟家駿告訴記者,據統計,先后派出海關干部279名,其中從煙臺海關派出的干部130多名,后來擔任廳局級以上的有85名。
在青島海關博物館,陳列著一張極其珍貴的任命書,是1950年9月1日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的青島海關首任關長任命書。任命書內容全文為,“茲任命畢可敬為中央人民政府海關總署青島海關關長,特此通知,總理 周恩來”。1951年起,青島海關開始管理全省海關,青島海關積極開展各項業務工作,由人民掌管的新海關由此揭開了嶄新的歷史篇章。
1950年,周恩來親自任命青島海關首任關長。
采訪即將結束,最后,國恩松主任強調道:“德國對遠東的中國覬覦已久,早就想把青島(原稱膠澳),建設成‘東亞貿易中心’‘第二香港’‘海外殖民地樣板城市’,借此顯示自己能夠與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競爭的強大實力和殖民經營能力。因此,德國委派一批城市規劃專家、建筑設計師,帶著最新的城建理念來到了膠澳,按照100年的高標準開始設計、營建青島城。所以,我們在承認其客觀存在的同時,更要看到德國經營背后依托武力進行殖民侵占、強權掠奪的本質”。[來源:半島客戶端 編輯:光影]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