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網絡中國節·元宵|一盞“豆面燈”:300多年民俗里的佳節味

    原標題:一盞“豆面燈”:300多年民俗里的佳節味

    各種造型的豆面燈(來源:青島日報)

    威風凜凜的老虎、金光熠熠的彩鳳、憨態可掬的大象,還有螃蟹、大蝦、八帶等多種本地特色海鮮……元宵節將至,走進即墨區田橫鎮南蘆村71歲村民孫秀芳家,正巧趕上她和老伴盤坐在炕頭上精心制作豆面燈。伴隨著時代變遷,一盞盞豆面燈成了即墨島里一帶漁家文化的獨特標識。

    在即墨沿海村落,每逢元宵佳節,家家戶戶都會用黃豆面捏燈,俗稱豆面燈。豆面燈以黃豆面為主要原料,做燈前先用食油摻和豆面揉成筋道十足的面團,之后塑型、風干、上色、上釉。待正月十五奉上祠堂之前,在燈盞內插上一根當地山上特有的草木,并纏以棉絮做燈芯,倒入豆油,一盞活靈活現的豆面燈就做好了。

    即墨區沿海島里漁家人的元宵節其實是從正月十三開始的。當天,村民們都會到祠堂擺放好精心制作的豆面燈,供奉先人,等到正月十五傍晚點亮面燈,這不僅寄托著人們濃厚的鄉情,也蘊含著對美好生活的祈盼,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人壽年豐。

    一團豆面,幾把剪刀和毛筆,用上大半天時間,一條栩栩如生的龍就盤上了紅色的柱子。在即墨沿海漁村,正月十五元宵節制作豆面燈的習俗已經傳承300多年,成為當地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豆面燈的品種越來越豐富多樣,從最初的幾種逐漸發展到現在的70多種,螃蟹、大蝦、八帶、比管魚、扇貝、琵琶蝦等島里特色海鮮也被制作成了豆面面塑。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白楊]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2 02/15 07:41
    · 來源 ·
    青島日報
    · 責編 ·
    白楊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