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大沽河膠州段出現大量河鮮蜆子 市民一挖一麻袋

    原標題:一挖一麻袋!大沽河膠州段出現大量河鮮蜆子,市民爭相捕撈

    隨著大沽河水質的改善,曾經絕跡的河鮮再次進入島城市民的視線。最近一段時間,在大沽河膠州段,一度罕見的河蜆頻繁“現身”,并且數量非常多,再現當年“一挖一麻袋”的盛景,每天吸引上百市民前來挖捕,一個人忙活一個小時,輕松收獲二三十斤。眼下,位于膠州大沽河博物館附近的河段,已成為“吃貨”們競相前往的網紅打卡地,這些蜆子也成為餐桌上闊別已久的一道美味。

    市民扎堆大沽河撈蜆子

    “我小時候天天到大沽河邊去玩,那時的大沽河真是風景如畫,有很多河鮮。”據膠州市膠東街道辦事處后店口村民黑曉飛回憶,小時候,她經常跟著長輩到大沽河挖蜆子、抓魚、摸田螺。“那時候大沽河的水很清,而且河灘上是一片沙子,下河時用手將水一撥,就能看到沙灘上的蜆子,很多很多的,有時候去河里洗個澡,就能撿兩大碗蜆子。這種蜆子比青島海邊吃的蛤蜊要小,但是皮兒更薄,味道更鮮。用雞蛋一炒,那個鮮勁兒,就別提了!”

    “‘紅島挖蛤蜊,一挖一麻袋’的俗語,人人皆知。沒想到今年大沽河里的蜆子特別多,真的也是‘一挖一麻袋’。”根據黑女士提供的位置,記者來到大沽河膠州段(青島大沽河博物館附近)看到,眾多市民在河邊捕撈蜆子。市民捕撈蜆子的工具可謂“五花八門”,有的用漏勺,有的用籠屜,有的用網具,有的用塑料筐……可謂“十八般兵器,樣樣齊全”。盡管當天的水溫有點低,但市民挖捕蜆子的熱情很高漲。

    三個多小時撈了近百斤

    記者注意到,在距離岸邊六七米處,河水沒過膝蓋,黑女士用籠屜從河底部挖出一堆泥沙后,搖晃幾個來回,大約一斤的蜆子便顯現出來。河蜆子的外殼暗綠中透著淡黃色,大多數只有拇指的指甲大小,肉卻非常飽滿。“蜆子生存的環境對水質要求很高,稍微有點污染便不能生長。”據黑女士介紹,近年來,由于大沽河水質越來越好,特別是大沽河綜合治理后,環境優美了,在這里生長的魚蝦等河鮮特別鮮美,是大沽河流域待客必備的菜肴,其中被譽為大沽河“鮑魚”的蜆子更是其中一道上等的美味佳肴。

    “真的是找到了小時候的感覺,其實過來挖蜆子并不是為了吃,主要是為了尋找童年的樂趣。”黑女士告訴記者,她和家人吃完中午飯來到大沽河,用三個小時便挖了近百斤的蜆子。這么多蜆子她自己也吃不了,回去后她會和親戚朋友一起分享“戰果”。

    水質改善河鮮陸續“回家”

    “大沽河一直以其豐富的河鮮資源遠近聞名,如今重新整治的大沽河水質越來越好,河鮮資源也重新豐富起來。”黑女士說。青島“母親河”大沽河不僅能澆灌出兩岸的特色農產品,還孕育了種類豐富、味道鮮美的蜆子、河螺、魚蝦等河鮮。這些天然的河鮮,無論從外形還是味道上,都有著大沽河賦予的獨有特點。

    記者了解到,當地蜆子的做法有十多種,主要有:姜絲蜆子、蜆子湯、韭菜炒蜆子、茄子燉河蜆、河蜆炒鮮蔬、辣炒河蜆等等,基本不用太復雜的烹飪方法,就可以把蜆子做得非常美味。另外,隨著大沽河蓄水量的持續增加,水質越來越好,除了味道鮮美的蜆子,還有毛蟹、田螺、漕蝦、花翅和沙里爬等多種河鮮將陸續“回家”。(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馬丙政 攝影報道)

    /提醒/

    下水撈蜆子要注意安全

    “今年雨水較多,大沽河部分河段水位上漲,水域環境復雜,深淺不一,加上氣溫下降造成水溫降低,這給下水捕撈蜆子的市民帶來了危險。”膠州藍天救援隊提醒市民,下水捕撈蜆子時,最好攜帶防護裝備下水,以免發生危險。當發現有人落水時,旁觀者不要貿然去救人。一旦被落水者抓住將十分危險,此時應當利用長樹枝或衣物結成繩子去營救,或者向就近的人員呼救,同時要迅速撥打報警求助電話,以免施救人員也發生意外。

    [來源:觀海新聞 編輯:王熠冉]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2 10/08 10:10
    · 來源 ·
    觀海新聞
    · 責編 ·
    王熠冉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