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名特優新農產品作為綠色優質農產品的一張新名片,逐漸成為消費者挑選農產品的標準之一。青島的名特優新您了解多少?都有哪些?如何通過外在特征辨別?獨特性營養品質有哪些?如何購買?尋味地圖帶您嘗鮮55款至味農品。
日前,青島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發布《漫瞰青島 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尋味地圖,地圖以紙質版和H5網頁版兩種形式,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名特優新農產品進社區等方式“線上+線下”雙渠道廣泛宣傳推介,為消費者深入了解、打卡消費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提供新路徑,進一步推動青島市特色優質農產品出圈,豐富消費者優質化、多樣化飲食需求。
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指在特定區域內生產、具備一定生產規模和商品量、具有顯著地域特征和獨特營養品質特色、有穩定的供應量和消費市場、公眾認知度和美譽度高的農產品。特質農品是指在產自特定產地環境,具有穩定且可感知、可識別、可量化的獨特品質特征的農產品。青島市已有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43個、特質農品12個,數量均居全省首位。
尋味地圖以手繪方式,直觀形象地呈現55款產品品質特征和區域布局,并為每一款產品設計制作了專屬二維碼。眼下正是葡萄大量上市的時候,除了大家喜愛的大澤山葡萄外,大村葡萄、院上葡萄、水集葡萄也各有特色、各具優勢,掃描產品專屬二維碼,可以了解每一款產品的產地信息、優勢品種、外在特征、獨特性營養品質、主要生產經營單位信息、包裝標識及營養品質評價鑒定報告等內容,用數據說話,讓消費者“看得明白,買得放心”。
青島市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同時受海洋氣候影響顯著,雨水充足,四季分明,資源稟賦優勢明顯,優質農產品四時豐盈。近年來,青島堅持將發展名特優新農產品作為培育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促進區域優勢農業和產業發展的有力抓手,深入挖掘特色優質農產品資源,有力增加優質特色農產品供給。
資源調查摸清優質農產品家底。膠州大白菜、馬家溝芹菜、大澤山葡萄……說起青島“土特產”,幾乎每個青島人都能說出幾個。但青島到底有多少“土特產”,恐怕很多人說不清楚。通過區市申報、一線調研等全方位深度挖掘,對調查發現知名度和美譽度高的產品進行優先推薦,支持單體規模較小、區域規模較大、品牌發展迅速、標準化程度高的新型產品聯合申報,充分發揮名特優新區域公用品牌聯農帶農作用。
質控技術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國率先設立名優特新農產品地方標準系列,加快全程質量控制、產品分級分等、品質評價鑒定等標準制定、宣貫和實施。在青島市打造8個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技術體系試點,其中,嶗山區獲批全省首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高質高效試點。在全國范圍內率先發起“質量興農”牽手行動,吸納4家“國字號”科研院所和14家第三方檢測機構成立公益助農檢測服務聯盟,為名特優新農產品評價鑒定、跟蹤監測和品管品控提供技術指導,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紅黑名單”提升品牌公信力。嚴格申報審查,堅持優中選優,真正把好產品、好企業選出來、推出去。強化獲證產品的日常巡查、現場核查等證后跟蹤管理工作,把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打造成一份具有權威性、代表性的優質農產品“紅名單”。同時開展產品質量安全和品質監測,抽檢不合格或品質穩定性不能滿足要求的生產主體退出名錄,列入“黑名單”,取消參加各類評優評先、展覽展銷活動資格。通過“紅黑名單”雙向激勵,不斷提高名特優新農產品品牌形象和權威性。
宣傳推介擴大品牌影響力。在全省率先推出青島名特優新農產品身份二維碼和H5網頁,編制手繪地圖、消費指南,開展線上推廣,通過農安科普鄉村行、公益檢測進社區等活動開展線下常態化宣傳推介。2023年4月,首屆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在青島舉辦,嶗山龍須、黃島藍莓等30多個名特優新農產品和特質農品集中亮相,受到現場采購商和消費者的熱烈追捧,11個產品獲評“最受關注產品”獎。
青島市農業農村局將聚焦質量控制技術推廣、示范產品打造、產品品質提升、品牌宣傳推介等工作,創新機制舉措,推動綠色優質農產品高質量發展,助力百姓“菜籃子”提檔升級。文/通訊員 吳燕 記者 鄭倩楠
[來源:信網 編輯:王熠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