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0歲的寧振平本來是名私企老板,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開始半路出家做研發,從此愛上發明樂此不疲,為此花光積蓄。在妻子看來,丈夫對發明的瘋狂熱愛有些不可思議,但在寧振平眼中,自己的三項發明作品,每一項都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發明入了迷屋頂造發電機
“本來我是自己創業的,在城陽有個工廠,專門生產標準件。 ”2009年,寧振平的老母親生病,為了照顧老人,他暫時放下工廠,開始在家里照顧母親。一次偶然的機會,寧振平在電視播放的紀錄片里,接觸到了浮力方面的知識。 “當時我就想可以用浮力發電。”2011年年初,他開始一邊實驗一邊調整思路,寧振平說自己瞄準的是很少有人考慮過的微水流,也就是利用城市鄉村多見的小溪小河,只要有些微落差,就可以實現的高效發電機。
一開始,寧振平還僅僅是房間里做實驗,隨著原理的一點點摸透,他的發電機也越做越大,后來幾十平方米的房間盛不下,他干脆將實驗室搬到了樓頂,在開闊的樓頂建起了8米寬2米高的16缸發電機。 “樓頂也不夠放了,我在城陽還有廠子,就把材料搬到城陽繼續搞研發。 ”早上6時出門,晚上7時才回家,最癡狂的時候,寧振平每天去實驗室就跟上班一樣。除了花費精力和時間外,要購買做發電機的材料、讓各個工廠生產組件,每一項都要錢,寧振平在花光了自己積蓄的同時,還在外面欠下了債。
照顧家中老人發明康復支架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2013年9月份他的微水流發電機終于成功,現在這一作品已經在歐盟申請了國際專利。在制作發電機之余,寧振平還完成了便攜式速冷機,一臺書包大小的機器,倒進紅酒、可樂、啤酒等飲料后,瞬間就可以得到冰鎮的飲品,方便出行、野炊使用。
在照顧偏癱母親的過程中,寧振平發現,家屬把病號天天抱來抱去相當辛苦。他又研發出了康復移動支架,可以把患者從床上、座椅上抬起,然后在他人的推動下自由移動,現在這一作品也申請了專利。
“發電機也好、康復支架也罷,我都去聯系過廠家。 ”寧振平說,研發過程雖然辛苦,但更艱辛的是讓作品“走出去”,現在他特別盼望有具備資質的企業,可以與他對接,讓他們這些民間發明人的作品能夠真正應用于實際。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