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獨板大料,全國獨有的脫漿烘干技術,全手工雕刻;從伐木到成品一條龍服務,省去了十多個中間環節,“工廠直通”模式讓其在價格上占明顯優勢……如果不是深入了解這家企業,它或許將像多數紅木品牌一樣被淹沒在浩瀚商海當中,但初入青島、放眼全國的它,已經吸引了各界的關注。
這家公司叫冠象紅木,它的“根”在緬甸老撾,2014年開始進入中國,并勵志以青島為中心,成為中國北方紅木家具領導者。他的掌舵人王秀旗,正如同一款紅木家具,表面看去沒什么特別,但其創業故事和人格魅力,就如紅木的格調與內在文化一樣,芳香四溢。
創業經歷做過保安和高危替身
接近年尾,青島嶗山區勁松七路和株洲路交會處的冠象紅木旗艦店里,偌大的門廳擺滿了琳瑯滿目的各式紅木家具,讓人頓時忘記了冬日的寒冷。這里一改傳統意義中紅木門店的中規中矩,而是直接把展示廳做成了“倉庫”的感覺,似乎在呈現著冠象(中國)紅木家具的實力。
王秀旗是“80后”,帶上帽子更顯年輕,讓人不禁懷疑他是否有能力帶領一艘巨艦遠行。但聽他聊完自己的創業歷程,你就會相信他將是一個商界“奇葩”。
16年前,王秀旗在北京當保安。“我從小喜好武術,所以那時候做保安工資很高,一個月八百,后來漲到八千,那可是 1998年!”他邊做保安還兼職各種零工,比如高危替身,一年多時間竟然攢下近20萬元。
覺得這行業沒啥前途,王秀旗拿著這筆積蓄來到深圳,因為他發現那時是進口家電賺錢的好時候。結果沒料到,他用一堆錢換來了騙子的一批假手機。“從頭再來唄。”王秀旗竟然樂觀得很,在他眼中,商機太多了,錢沒了可以再來!
1999年,回青島探親的王秀旗注意到,當時青島很多人給市政工程供應綠化樹苗賺錢,他抓住商機,跑到南京湯泉老山以15元每棵的價格進了一批樹苗,轉賣到青島市場上利潤翻倍,一下子賺了點錢。王秀旗說:后來我就開始做綠化工程、對外貿易等生意,賺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到了2002年,年少的他在工程上損失了100多萬,于是又去南方尋找商機。
結緣紅木“要做就做格局最大的”
一個偶然的機會,王秀旗來到緬甸老撾,跟幾個朋友干起了當地最熱門的生意:加工木材。“剛開始我們開了一個開料場,只有幾個人,專門為浙江和福建的廠商開料。這個生意現金周轉快,沒有什么風險,質量把好關就行。”王秀旗說,由于老撾當地人工比國內便宜得多,關稅也低,他的開料場名氣越來越大,越做越好,廠里的機器明顯不夠用了……
2008年,盡管金融風暴席卷全球,世界的經濟發展幾乎到了最低谷,但在王秀旗看來卻是紅木市場發展的機遇。“大行情越是冷淡,紅木的價格越是探底,我就越是大量地囤貨。這跟炒股、期貨有相似之處。”6年后回望當時的判斷,證明了王秀旗的正確預測:自走過金融危機的低谷之后,雖然市場行情有時漲跌,但總體而言,紅木價格是一路飆升至少漲了2至3倍。
“緬甸到處都散落著木材加工廠,但據我多年的觀察,沒有當地政府支撐的多是小打小鬧,我認為做生意要做就要做大做強,要抓第一手資源,從采伐原木到做成成品,減少中間十幾個環節,降低成本,到消費者手里的產品才具有核心競爭力。”2010年,王秀旗又邁出大膽的一步:與緬甸沙耶武里省的當地政府合作,拿下了一片土地,開了一個木材加工廠 ,名字叫“冠象紅木”。
王秀旗說,2011年底,受全國形勢的影響,在整體經濟下滑情況下,紅木家具作為家具市場的高端產品所受影響最大。“一部分紅木家具可以納入奢侈品行列,銷售下滑嚴重,但對大品牌擁有實力的廠家并不擔心。因為他們的產品質量高、用材講究不會貶值,待市場行情好轉,不愁銷售。而對那些無品牌的小企業而言,由于其產品用材相對低檔、工藝粗糙,所受影響將是致命的。”這次行業洗牌讓冠象紅木總廠在緬甸老撾更加知名。
再創輝煌轉內銷,志做中國北方紅木領軍者
前幾年,“冠象紅木”除了承接各國紅木廠商的訂單,加工家具原材料,還給日本做地板加工等,現金流健康,日子過得很舒服”。但后來王秀旗卻突然下決心不再與日本企業合作。“到了國外,愛國心、民族自尊心特別強,由于當時處于強烈的民族意識,做了這個決定,使我失掉了70%的訂單,但我不后悔。”在這一方面,作為商人的王秀旗的確與眾不同、令人欽佩。
2014年3月,冠象紅木徹底停掉了日本廠商的訂單,并著手準備轉消國內市場。4月,冠象(中國)紅木家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為一家集采伐、生產、批發、銷售于一體的大中型紅木廠家,主營花梨木、酸枝木等中高端紅木家具,并打出了“成為中國北方紅木家具領軍者”的口號。
王秀旗說,冠象核心競爭力來源于對紅木產地的資源整合以及對紅木市場未來的信心,他們敢于用全新的模式來推廣“冠象”品牌。“現在是合作共贏的時代,我們設計了一些新的商業模式。比如我們開始推出冠象紅木家具“免費用”的活動,購買我們的家具,簽訂協議并交納保證金,就可以免費使用三年,如果期滿后三個月內退回家具,我們可以全額退還保證金。”王秀旗說,他堅信紅木時代正在來臨,價格上揚是必然趨勢,做紅木行業的知名品牌將是他未來幾年潛心專攻的事業。
核心競爭力是“直通車”模式
記者:王總,為何冠象紅木的定位是中國北方紅木家具領軍者?
王秀旗:做任何生意首先要定位。冠象紅木獨有的脫漿烘干技術,適合北方市場。為什么呢?江浙、廣東一帶天氣比較濕潤,生產的紅木家具多數不需要脫漿烘干,在北方容易開裂。冠象生產紅木家具,在樹木伐倒后不砍樹枝在野外放置一年以上,利用樹枝將木頭內的樹漿大部分自然吸收,然后砍掉樹枝放在流水中浸泡半年以上,再將木頭放置在岸上2~3個月進行自然干燥,這樣去除了絕大部分的樹漿,然后開板進行最短20天的烘干,再進行除濕,這樣,大大地增加了家具的穩定性,另外,冠象紅木獨板制作,不是拼板,熱脹冷縮系數相同,這解決了北方氣候容易開裂的技術難題。
記者:實現這一點很難?
王秀旗:是的,這一年的看管成本、資金占用,絕不是小廠家能承受得起的,需要極大的資金實力和當地資源。冠象紅木正是擁有了這個實力,才有底氣這么做。
記者:我剛才在展廳問了幾組家具的價格,比市場價便宜那么多!這不僅讓人有所擔心。
王秀旗:(笑)的確便宜很多,這關鍵是因為我們從采伐木材到產品銷售一條龍自主完成。我給你算一筆賬,你就知道我們的紅木少了多少的成本。普通廠家需要高價拿下林權,然后雇傭當地伐木工人,為了周轉快多數會省掉放置一年的過程,直接運輸到縣里賣給木材商,然后商販加價賣到木材加工廠進行開料,隨后再進入家具組裝工廠做成家具,之后到達家具企業。最后家具經過銷售商到達消費者手中,這所有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層層加價。不夸張地說,冠象從伐木開始,省去了中間十多個環節的加價,我們自己有雕刻工藝師,所有成本降低許多。
記者:成本大概能低多少?
王秀旗:最少30%,青島人到我這里選購就等于廠家直銷,沒有任何附加的加價。近日,我們將聯合半島財富天下周刊,推出“老撾直通青島”大型團購活動。
紅木價格將呈現螺旋式上升態勢
記者:2014年紅木市場進入盤整階段,有人稱之為紅木市場“遇冷”,一些消費者開始持幣觀望,不少廠家也在躊躇中揣測下一步走勢。您怎么看?
王秀旗:對于目前狀況,2014年行情是對2013年的紅木大市的一個回調。因為2013年在CITES公約刺激下紅木市場呈現出上漲趨勢,需要市場有個回調期來夯實基礎,為后市持續、健康的走勢做準備。我認為長遠走勢會一直看好。不要單看今年的市場形勢好不好,從歷史發展的大環境看,紅木行業的大機遇來了。如果我們把明清時代看作我國紅木行業大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時代,那么即將迎來的將是紅木行業大發展的第二個黃金時代。這個時代將匯聚政治、文化和經濟三方面的因素,促成紅木行業的大發展。
記者:走內銷,這條路不像直接做加工那么好走,在這個調整期進入大陸市場,您是怎么考慮的?
王秀旗:對于有實力、有責任感的企業來說,目前是一個機遇期,可以靜下心來調整產品結構,加強經營管理,做好市場布局。冠象來到青島半年,一直在運籌帷幄,接下來將開始有大動作。同時,其實這樣的行情對消費者來說同樣是一個機會,歷史上多次經濟下滑期,民間投資都是轉向收藏的極好機遇期。人們會更冷靜、理性地選購收藏自己滿意的紅木家具。從長遠看,由于紅木資源的稀缺屬性,以及藝術品價值分布的金字塔特征,市場還會呈現螺旋式上升態勢 ,而且越是器型、工藝、藝術品位俱佳的家具,升值前景越好。
紅木黃金時代正緩緩開啟
記者:我注意到,發展特色傳統文化產業已成為國家共識,這是不是紅木市場的一種大利好?
王秀旗:沒錯,紅木產業正是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產業,是國家要大力扶持的一個行業。紅木,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承擔起了向全球傳遞中國傳統文化概念的使命。
記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紅木家具,這也是拉動內需的一個渠道。
王秀旗:紅木是名貴木材,其價值價格遠非普通木材可比。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經濟環境和收入水平,是不足以撐起紅木消費的。明清時代紅木文化和消費之所以繁榮昌盛,是跟當時的社會經濟水平密切相關的,而在經濟發達的明清時代,紅木家具多數出現在皇室宮廷和民間的富貴家族。當今,中國經濟的發展正闊步向前,在世界經濟版圖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紅木的消費群體越來越壯大。紅木的黃金時代不是過去了,而是正在緩緩開啟。
文/記者 劉姝婷 圖/本報記者 王濱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