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在青島舉行的全國電子競技公開賽現場參賽隊伍入場?! ”緢笥浾摺垥赠i 攝
在青島剛剛落下帷幕的“2014全國電子競技冠軍杯”(以下簡稱NESO)賽事上,代表深圳隊出戰的NEWBEE戰隊不僅獲得了最后的DOTA2賽事冠軍,還斬獲15萬元獎金。
15萬元冠軍獎金,在這五名平均年齡25歲上下的小伙子看來并不高。因為今年7月底,NEWBEE戰隊獲得了第四屆DOTA2國際邀請賽(以下簡稱TI4)冠軍,冠軍獎金高達502萬美元。
再加上平常的工資和其他賽事的獎金收入,現在在國內,一線DOTA2電競選手年收入百萬元不是難事。而電競業背后的資本較量,近幾年更加白熱化。
王思聰開先河 電競圈窮人乍富
在NESO的一場通往決賽的關鍵較量上,NEWBEE戰隊以2:0總比分戰勝了昔日電競豪門IG。在很多圈中人士看來,NEWBEE和IG的較量才是總冠軍的預演,因為要論戰隊實力,不論是NEWBEE還是IG都在決賽對手LGD.CDEC之上。
2011年,在國內電競圈還停留在職業化初期,有著“國民老公”之稱的王思聰高調介入DOTA項目,先后斥資幾十萬元收購了CCM戰隊和國內頂級豪門LGD四名隊員,最后將CCM戰隊改名為IG戰隊,而且破天荒給出隊員萬元月薪,這在平均只有幾百元到千余元不等的中國電競圈頗為轟動。大家議論著,一位游戲玩家的俱樂部轉會費高達十萬元,月薪能拿到一萬元,這太不可思議了。
到了2014年3月NEWBEE戰隊組建時,隊長張寧轉會費高達50萬元,職業圈月平均工資早已超過了萬元。“國內一線隊的月薪可達一兩萬,二線隊也有七八千。”VG俱樂部經理陸文俊透露,這并不包括比賽獎金,算上每年假期,做電競選手比很多都市白領都劃算。
8月6日,LGD俱樂部經理潘婕發出一條微博:“高額簽字費,工資翻2.5倍,贊助商錢平分,經常發福利,常常有活動,真是中國粉絲心態第一好老板!”這條微博指向的是Newbee俱樂部老板王玥,一名大一學生,富二代。
據記者了解,現在中國幾家重要的電競俱樂部如iG、DK、VG和Newbee等,投資人幾乎都是富二代。“中國電競應該感謝這些富二代投資人。”IMBATV解說張宏圣說。眾所周知的是,電競俱樂部基本都在虧錢,富二代的支持多是出于個人興趣,但是很多游戲俱樂部都處于賠錢狀態,其實老板也知道,不過興趣使然。
豪門燒錢不眨眼
2009年,當時的DOTA賽事國內頂級豪門屬于EHOME,隊員們普遍拿著一兩千工資,縱然在一年間獲得十個冠軍,但獎金總共也不超過一百萬元,隊員加隊全靠朋友介紹。不過在那之后,中國的電子競技圈卻開始走向了金元化的發展道路。
此后,金元政策愈演愈烈,各家戰隊的老板大多都是年齡只有20多歲的富二代,在2012年,由王思聰出資組建的IG戰隊歷史性地獲得了TI2冠軍之后,國內電競圈對于資本的崇拜達到極致,電競聯盟ACE的成立,職業化進程加快,房地產企業開始以贊助商的身份介入其中,各種戰隊轉會頻繁。為追求更高的轉會“簽字費”,很多隊員在打出身價后頻繁跳槽。
直到今年TI4之后,整個賽事1093萬美元獎金中有80%被中國戰隊囊括,例如冠軍隊NEWBEE,亞軍隊VG中的隊員都拿到了百萬元人民幣以上獎勵,一夜巨富之后,整個DOTA電競圈迎來了退役潮。在8月份,共有十多位頂級選手宣布退役,而整個中國電競圈內,DOTA賽事一線選手總數不超過50人。
幾個月前,谷歌花10億美金收購游戲直播平臺Twitch,這刺激了中國直播平臺行業的發展。“國內有十家左右直播平臺,都爭著要成為中國的Twitch,爭相燒錢挖明星電競選手去做直播。如果DOTA2選手選擇退役做解說,薪資可達5萬至10萬元一個月,而大多數俱樂部薪資不過兩三萬元,而比DOTA2有更廣泛受眾的英雄聯盟,一個退役選手的直播合約可達百萬級。”資深電競人裴樂告訴記者。
金牌解說名校畢業
中國電子競技職業化開始于2006年,當時剛剛大學畢業的李曉峰在魔獸爭霸舞臺上為中國拿到了第一個電子競技世界冠軍。此后,各路學生開始輟學,加入電競隊伍中來。
2007年,作為魔獸爭霸游戲的一個分支賽事,DOTA開始在中國電子競技舞臺上出現,最早的那一批游戲人中,只有黃翔等少數人至今還活躍在電競舞臺上。
黃翔在國內多個戰隊拿過冠軍,也曾經是中國DOTA第一人,但是剛開始時沒有任何工資保障,冠軍獎金幾百塊錢,甚至連比賽路費都不夠,很多時候都是隊員自己掏錢。在那時,當電競人是一種奢望。
現在,動輒幾百萬美元的獎金,以及高額月薪讓很多游戲“運動員”樂此不疲,游戲玩得好,似乎可以一夜暴富。
被改變的不只是薪資門檻。2012年2月,王思聰召集國內十家俱樂部成立了中國電子競技俱樂部聯盟(簡稱ACE),WE俱樂部經理裴樂被選舉為了聯盟秘書長。
“聯盟成立后,我們要求俱樂部必須公司化,和選手簽訂合同到聯盟備案。”裴樂說。以前曾頻頻出現因俱樂部運營不良倒閉拖欠選手工資、拖欠賽事獎金等問題。為保障選手權益,每個俱樂部要交5萬元“保證金”到聯盟。
但是中國的電競產業仍然停留在懵懂階段,今年TI4比賽結束后,很多退役的隊員們紛紛到一些直播平臺當起了解說。因為在他們看來,在那里“保障性更高一點”。
現在在優酷擔任DOTA金牌解說的伍聲畢業于浙江大學,從事電子競技行業已經有8年,退役后伍聲在優酷做游戲視頻,憑借著自己的超高人氣,一邊做視頻一邊推介淘寶店,每個月收入都在幾萬元。
據記者統計,現在有幾百人在優酷上做DOTA、LOL等游戲視頻,幾乎所有的退役游戲玩家都在做淘寶店生意。
裴樂羨慕韓國的電競氛圍。那里的職業選手,不知有簽字費,絕少轉行做直播,一心撲在比賽上,俱樂部也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在中國25歲就已是高齡,傳統觀念逼迫選手找一份“正經”的工作,在韓國則不乏30歲仍在打電競的選手。更不要說,有太多的俱樂部因為投資問題,眨眼就沒了。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