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關于加快全市民營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正式發布。 《意見》包括六部分、28條。按照目標任務,到2017年底,全市私營企業達到30萬戶以上、年均增長15%左右,個體和私營企業從業人員達300萬人以上、年均增長8%左右。
《意見》細則摘要:
■2015年4月底前,全市推行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
■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全面放開競爭性經營行業和投資領域,支持民間資本采取股權投資、債權轉股權等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鼓勵民間資本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
■鼓勵金融機構針對不同類型民營企業開展融資模式、服務手段和產品創新。根據金融機構每年小微企業新增貸款的規模,分行業按照不高于0.5%的比例設立風險補償金。
■民企工業項目通過租賃、作價出資等方式,可使用經依法批準的農村建設用地;民企盤活原國有、集體企業的存量土地用于工業生產,可辦理土地租賃手續;落實土地使用扶持政策,各類園區內民營工業企業取得土地可分期繳納土地出讓價款。
■對民營企業在國內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和國外資本市場首次公開募股(IPO),給予最高30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對民營企業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給予最高7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
■支持規模實力強、社會誠信度高、規范運作的優質民營企業參股商業銀行、村鎮銀行、融資租賃等金融機構。積極引導大型民營企業發起設立民營銀行。
■鼓勵民營經濟園區和創業孵化基地發揮集中辦公區功能,為民營企業提供托管服務,托管企業數量不設上限。
■提升民營企業國際化水平,引導支持民營企業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推動民營企業到境外建立生產加工和研發基地。
點評
市工商局黨委委員、總會計師江長海:
多項措施領先全省全國
市工商局黨委委員、總會計師江長海表示,《意見》體現了“突破性、實用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四個特點,多項措施走在全省甚至全國前列。一是民營經濟園區和創業孵化基地托管企業數量不設上限的政策,在全國工商系統改革中居于前沿,解決了“房租貴”這個民營小微企業創業期最大的資金難題;二是在全省率先提出建立民營經濟綜合服務平臺,用大平臺豐富了民營經濟統計指標體系的內涵和外延,整合民營經濟發展的“大數據”,便于政府掌握動態、實施定向調控、控制經濟風險;三是針對民營經濟發展難題,出臺了有“含金量”的扶持政策,如對在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融資的我市公司給予資金補助,通過財政設立引導資金吸引國內知名基金,在青發起設立投資基金公司等;四是明確了改革時間表,比如探索實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意見》明確提出要在2014年10月底前試點、2015年4月底前在全市推行。
“28條”是我市近年來針對民營經濟出臺的最全面的綜合性政策措施,條條內容都指向一個方向——毫不動搖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消除各種隱性壁壘,保證民營經濟公平參與市場競爭。這意味著我市將以深化改革為契機,全面掀起民營經濟發展熱潮。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