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從市交警支隊了解到,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的上崗,對輕微事故簡易處理多了一層監管,市區的800多個高清探頭緊盯路面,若發現有事故發生,且屬于輕微事故的,則會主動聯系雙方司機盡快撤離。對拒不撤離者,交警將給予罰款200元的處罰。據悉,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的幫助下,輕微事故遙控處理,前后只需三分鐘。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楊海濤 通訊員 陳剛 欒心龍
智能交通可遙控處理事故
早在2009年,我市就開始實施輕微事故簡易處理程序。對于發生在市區內、責任明確、損失不大且雙方車輛能夠自行駛離的事故,事故雙方應在拍照后立刻將車輛挪至不妨礙交通的地方,對于拒不駛離造成交通擁堵的,可給予當事人200元的罰款。
此前,交通事故當事人報警后,122值班民警只能根據當事人的介紹來判定是否屬于輕微交通事故。由于當事人在事故發生后多會將事故朝重了說,最終為了明確責任,122指揮中心不得不安排交警出警。這期間,輕微事故已經嚴重影響了正常交通,引發交通擁堵。
智能交通管理系統上崗后,市區的主干道及重要的次干道都處于監控范圍內,800多個高清探頭能夠洞悉路面上的一舉一動,當事故發生后,122指揮中心的值班民警只需通過監控探頭來查看現場,便能清楚地了解事故情況,判定雙方責任及是否屬于輕微事故,從而及時通知事故當事人該如何處理。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為民警判定事故是否屬于輕微事故及責任提供了 “現場直播”的便利,民警也能通過這種方式來及時清除交通障礙。這種遠程遙控處理事故的方式,讓輕微事故的處理和交通栓點的消除變得非常便捷和及時。
發現擁堵主動尋找并處理
那么智能交通管理系統怎樣來處理輕微事故呢? 122指揮中心值班民警介紹說,智能交通管理系統有40多個時間檢測器,這些檢測器能夠檢測到路面交通狀況,并反饋出相應的信息,出現在交通誘導屏上就是“紅、黃、綠”三種不同的交通狀態。當某個路段的交通突然變成紅色時,民警會調取該路段的視頻監控查找“栓塞點”。若發現該路段的交通擁堵是由交通事故引起的,民警會立刻通過監控來判斷其是否屬于輕微事故,如果屬于輕微事故,民警會根據兩車的車牌號查詢車主的聯系方式,打電話給車主詢問其車輛是否可以挪移,并告知其應承擔的事故責任,讓其在現場拍照取證,然后立刻將車挪至不妨礙交通的地方,走快速理賠程序處理事故。
“如果當事司機說他沒有拍照設備,我們的監控畫面可以作為他們在事故中責任劃分的依據。 ”市交警支隊秩序處副處長閻冰介紹說,智能交通管理系統,通過自身的技術優勢,讓以前交警被動接受和前往處理事故,變成了主動尋找事故并處警。
事故處理半小時變三分鐘
昨天上午8時37分左右,智能交通管理系統信息發布子系統顯示華仁橋段的交通出現了擁堵,該路段的交通示意圖變成了紅色,122指揮中心的民警立刻調取該處的監控視頻,結果發現在橋上一輛越野車追尾了一輛轎車,通過視頻很容易看到,這起事故責任明確,后車負全部責任,而且事故并不嚴重,屬于輕微事故。122指揮中心的民警立刻通過兩車的車牌號查詢雙方的聯系方式,告知雙方責任劃分情況,建議雙方在用手機拍照后將車輛挪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方,然后選擇走快速理賠程序。
昨天,122指揮中心通過智能交通管理系統遙控處理了11起輕微交通事故。記者發現,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從發現交通擁堵到讓事故車雙方挪移,前后一般只需要3分鐘的時間。和以往動輒半個小時以上的處警和處理時間相比,事故處理效率大為提高。
新聞延伸
何種事故可“快速理賠”?
那么什么樣的事故可以走快速理賠程序?簡單說就是每天早上6時到晚上8時,市區內發生的、車損價值在2000元以內的、沒有涉及公共設施的、車輛能夠繼續行駛的小事故,雙方駕駛員在用手機或相機拍照留證后,須立刻將車開到不妨礙交通的地方。事故發生后,若被告知先將車挪到不妨礙交通的地方卻拒不服從且造成擁堵的,交警部門在取證后可以給予當事司機罰款200元的處罰。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