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昨天上午,投資90余萬元的汽車群智能充電系統在城陽區政府停車場啟用。該系統設有25個充電樁,將面向全區市民提供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此舉在全市機關單位中尚屬首例。
利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昨天上午,城陽區組織了一場新能源汽車試駕及汽車群智能充電樁試用體驗活動?,F場記者看到,部分停車位的底端設置了一個車擋式充電終端,與傳統的充電樁不同,這些充電終端取消了 “高大”的充電樁,充電槍和電線全部內置在金屬防護罩內,并設置了自動回彈裝置,外觀無任何電源接口,無需占用停車面積,既避免碰撞又防止碾壓。
安裝公司技術人員說,設備充電終端由兩部分構成:一個大的充電柜及安裝在地面上的數個金屬小盒子。充電柜是充電系統的“大腦”,小盒子就是系統用來給汽車充電的“手臂”。市民在充電時,只需打開金屬盒子,拿出一個類似油槍的充電插頭,插到一臺電動車的充電口,通過手機掃描終端上的二維碼,能夠顯示電價等信息,確認后可立即充電。
據悉,設備總投資90余萬元,首期安裝25個充電樁,其中包括21個慢充電樁,充電時間為5-8小時,4個快充電樁,充電時間為40分鐘。建成后的汽車充電樁面向全體市民提供汽車充電服務,適合為符合國標的所有電動車充電。技術人員說,這些充電終端屬于慢充終端,在未來群充電系統配備的手機APP上,用戶可通過刷卡或手機APP支付充電費用,還可以查詢、導航附近可用充電站、汽車充電狀態,并可實現預約充電時間、充電度數等功能。
可同時給10輛車充電
與以往相比,以前的充電樁都是一車一樁,相當于一個巨大的充電體,常年帶有220伏—380伏電壓,一旦發生撞擊就有觸電的危險;這套系統采用群管群控功能,屬于無樁充電,使用的槍頭是沒有電的,只有插入車內充電時,才會形成電路。所以,安全性能很高。
此外,這套汽車群智能充電系統還有一個優點。車主給電動汽車充電,時間往往集中在上下班時間,如果按照以前一車一樁的做法,許多車輛同時充電,容易對小區居民用電造成影響;而智能充電系統會根據用電負荷來精確充電車輛輛次,可以同時給10輛以上新能源汽車充電。
以后將擴大配建范圍
下一步,城陽區將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及其配套設施建設,逐步在轄區廣場、公園、商業中心等公共場所配套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系統,并鼓勵社會資源積極加入進來。
記者了解到,目前青島市已建直流充電樁246個,分布在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城陽、黃島、高新區等,包括青島大學、株洲路、薛家島、城陽區政府、海慈醫院、松嶺路、高新區管委等20多站點。 (記者 王濤 攝影報道)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