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進入日交易額“萬億級”時代,靠“借錢炒股”放大收益,卻成為“新玩法”。記者調查發現,部分銀行 、信托正成為散戶“借錢炒股”的資金根源,近期火熱的行情甚至催生了種種“配資公司”,一些散戶的資金杠桿比已達9至10倍:相當于只花1塊錢,能炒10塊錢的股票。分析人士認為,種種跡象表明,當下A股行情更像是一輪“杠桿上的行情”。
杠桿上的股市:花1塊錢能炒10元股
資本市場中的“杠桿”,是指通過拆借、融資等形式,增加資本金規模,從而取得很多的收益。12月的短短數個交易日,上證指數從2700點下方,一躍突破了3000點,隨后在頻創天量交易之余巨幅震蕩,使不少老股民也感到疑惑:這么多錢究竟從哪里來?
在記者多日走訪中,不少一線股民給出了這樣一個答案:杠桿。作為帶“杠桿”的銀行理財產品,傘狀信托可實現“借錢炒股”。以云南國際信托發行的某理財產品為例,其投資對象為證券市場。散戶作為一般級出資人 ,僅動用100萬元的資金,就可以再從銀行“借得”900萬元的優先級資金,銀行收取固定利息。
據了解,類似的高杠桿信托產品不在少數,北京國際信托、中海信托、四川信托等均有發行相關產品。近期以來傘狀信托以及與之類似的杠桿基金等產品均大受追捧。
還有處于灰色地帶的“配資公司”。在上海一家券商營業部,從事股票投資10余年的陳君告訴記者,除了上述公開發售的理財產品,形似民間借貸的“配資公司”近期也很活躍。
一家名為“增財易”的“配資公司”銷售人員就告訴記者:股民提供不同數額的保證金,可申請借出1萬元至50萬元的資金用于炒股。月息為1.5%左右。目前,僅在主流搜索引擎搜索“炒股配資”關鍵詞,就有上千家活躍的“配資公司”在招攬散戶。
杠桿上的大戶:暴漲暴跌風險提示不足
“在種種杠桿產品的催動下,近期股票市場波動在加劇。”廣發證券多空杠桿產品投資經理劉宇寧說,市場上加杠桿的股票類投資產品日漸增多,包括融資融券、傘狀信托、杠桿基金等。證監會數據顯示,11月24日至12月3日,A股日均融資買入額已達日均股票成交金額的17%。
記者調查也發現,一方面,采取“借錢炒股”方式后,散戶投資的波動幅度遠大于大盤 、個股的波動幅度。以目前杠桿比例相對較低、俗稱“分級B基金”的分級基金進取份額為例,12月4日深成指上漲4%同時,申萬菱信深成進取基金以漲停10%報收;但在12月9日深成指下跌4.15%時,這一杠桿產品則大跌10%。
另一方面,業內人士表示,“配資公司”的風險更值得投資者警惕。上海華榮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許峰認為,由于多數“配資公司”不具備授信資格,向散戶放貸可能涉嫌非法經營,或淪為高利貸在股票領域的表現形式。
“需要警惕的是,目前銀行 、信托等金融銷售人員在推銷期間,對杠桿產品的風險提示依然不足,可能對初入股市的投資者產生不必要的誤導。”許峰說。
杠桿上的個股:大盤巨幅波動或常態化
“利用融資杠桿買入股票,是A股本輪行情最大的新特征。但這也意味著,大盤在行情上漲時會加速上漲,在行情下跌時也會加速下跌。”對外經貿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蘇培科說。數據顯示,僅僅在12月9日和12月10日,上證指數盤中均大幅波動,一些個股上演“漲停變跌停”“跌停變漲停”的罕見景象。
“杠桿上的牛市”將何去何從?一些專家、法律人士表示,在A股長期走熊的背景下,資本市場的復蘇有助于擴大社會財富、拓寬融資渠道,沒有必要人為壓制市場行為,但散戶不應貿然“借錢炒股”,尤其是通過非正規渠道融資,可能會擴大自身風險。
證監會發言人近日表示,近期坐莊、操縱股價等違法違規行為有所抬頭;投資者不要被賣房炒股、借錢炒股言論所誤導。富國基金指數投資首席分析師章椹元認為,這些“新玩法”波動性更強、風險更高。一旦大盤震蕩,跌幅也會成倍放大,投資者應重視風險。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