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史上最嚴退市制度顯威力 10公司公告提示風險

    2014-12-13 10:39:35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亞麥

    在10家被立案稽查的滬市上市公司集體發布公告提示風險的同時,博元投資被認為有可能成為A股“重大違法退市第一股”。

    這意味著一個月前正式實施的 “史上最嚴退市制度”已經開始顯現效應。而對于有著“炒差”習慣的投資者而言,隨之而來的“突然死亡”風險值得警惕。

    10家公司公告提示風險

    12日,博匯紙業、上海物貿等10家滬市上市公司分別發布 《關于公司股票存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及暫停上市風險的提示公告》。被立案稽查是上述10家公司的共同特點。

    以博匯紙業為例,公告顯示“公司因涉嫌存在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目前正在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并稱“如存在欺詐發行或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行為,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 (2014年修訂)》的有關規定,公司股票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并暫停上市,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今年11月16日,證監會《關于改革完善并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正式實施。新規從退市財務指標、投資者利益保護、賠償機制等五個方面,對原有的退市規則進行了完善,列明了七種主動退市和20種強制退市情形,涉及欺詐發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等兩類公司將被強制退市。

    在此之前,為配合新版退市規則,滬深證券交易所已分別對《股票上市規則》進行了修訂,規定被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每個月需進行一次風險提示。上述10家公司的公告正是根據這一要求發布的。上交所方面透露,初步統計目前約有20家滬市公司正處于被立案稽查階段。未來還有部分公司會陸續發布類似公告。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提醒,上述公司存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乃至暫停上市的風險。投資者應關注相關公告,充分了解公司可能的退市風險,謹慎判斷,理性投資。

    業界普遍認為,這意味著“史上最嚴退市制度”已經破冰,開始逐漸顯現效應。

    重大違法將被“驅逐”

    在此之前,滬市公司博元投資已于12月9日就其被立案稽查的進展發布了風險提示公告。

    公告顯示,證監會廣東監管局發現2011年間博元投資子公司珠海裕榮華投資有限公司財務資料記載的部分銀行交易收付交易未真實發生;2011年至2013年間,公司和子公司應收票據交易存在背書情況不實等情況,涉及總金額高達數十億元。公司因涉嫌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行為,可能會依法受到行政或者刑事責任追究。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新修訂的《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上市公司如因欺詐發行或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行為受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或者被依法移送公安機關的,證券交易所將對公司股票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公司股票可在風險警示板繼續交易30個交易日。如未出現重大違法的行政處罰決定被依法撤銷或確認無效或變更等例外情形的,公司股票將在30個交易日期限屆滿后進入暫停上市階段,并將在相關行政處罰或移送公安機關決定之日起一年內被實施終止上市。

    按照退市新規,存在兩類重大違法行為的上市公司將被強制 “驅逐”。從博元投資公告披露的內容來看,公司信息披露違規情形相對較為明確,被暫停上市的可能性較高。根據退市新規,暫停上市后一年內,所涉違法行為不能全面糾正的,公司將可能被終止上市。

    這意味著博元投資可能成為退市新規下,首家因涉嫌重大違法行為被暫停并可能終止上市的公司。

    “突然死亡”風險逼近

    12月9日公告廣東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并復牌的當日,博元投資股價應聲跌停。12月10日,其股價在絕大部分交易時段維持跌停狀態,但在收市前10分鐘,巨量資金介入令其跌幅迅速收窄至不足6%。12月11日,在滬深大盤雙雙回調的背景下,博元投資以1.54%的漲幅收盤。

    這或許意味著,在當下股市整體處于狂熱狀態的背景下,博元投資可能被退市的重大風險并未能被投資者充分認識。

    華鑫證券投資總監仇彥英分析認為,一般而言,對上市公司重大違法行為的調查需要耗費較長時間,但一旦調查結果和處理方式明確,根據現行規定公司被暫停上市直至終止上市的周期比較有限。

    “從某種角度而言,重大違法具有不可預測性,涉事上市公司極有可能遭遇‘突然死亡’。投資者若踩中此類‘地雷’,風險和損失不言而喻。”仇彥英說。以散戶為主的A股市場歷來有“炒差”的習慣。業內人士預計,不排除有部分激進投資者借機炒作存在退市風險公司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4日*ST長油的“告別演出”中,曾出現令人詫異的尾盤“逆襲”,全天成交高達9579萬元。然而,巨額資金“押注”并未能改變 “央企退市第一股”黯然謝幕的命運。事實上,伴隨新股發行注冊制漸行漸近,困擾股市的供求失衡矛盾有望獲得化解,著眼于殼價值的“炒差”則將徹底失去生存土壤。在這一背景下,投資者宜堅守價值投資,切莫嘗試火中取栗式的“危險游戲”。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