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公募行業顯得不平靜,一些固有的模式和傳統業務開始發生變化:首先是清盤基金接連現身,引起行業反思;其次是在改革春風的吹拂下,居高不下的股票基金申購贖回費率出現松動,一些公司推出申贖“零費率”;最后,以余額寶為首的“寶寶”類產品異軍突起,促使公募資產總規模今年底或突破4萬億元大關,而且貨基的崛起還促使行業重新洗牌,未來行業的發展將更可期。
2007年前,A股牛市形成巨大財富效應,當年在公募基金數量僅345只的情況下,公募資產總規模便達到3.27萬億元。隨后市場行情急轉,2008~2012年,盡管公募基金數量擴充至1176只,但公募資產規模始終在3萬億元下徘徊。直到2013年余額寶出世,這一規模才重新站上3萬億元,到2014年11月底,則達到3.96萬億元,直逼4萬億元。
由此來看,以余額寶為首的“寶寶”類產品異軍突起,使公募資產總規模近5年徘徊不前的情況得以打破。2013年貨幣基金數量突破100只大關,截至2014年11月則已突破200只。
基礎行情決定產品走勢。股票基金與A股行情密不可分,近5年漫漫熊市,股票基金年終總規?;局鹉晗陆怠M顿Y者轉投固定收益類產品懷抱,基金公司隨行就市,貨幣基金規模實現井噴。當然,除公募資產外,非公募業務也成為基金公司的爭奪重點。如果將基金公司公募業務與非公募業務合體,計算總資產排名,那么行業洗牌將更進一步。(每經)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