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之道
雖然市民在健身方面存在不少問題,但市教育局等部門并未停止探索的腳步,開放學校運動場試點、出臺規定、發展體育產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市民健身面臨的問題,會得到緩解,或解決。
改善學生體質
近日,我市256所學校11453名中小學生參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監測市級抽測。測試結果顯示中小學生體質依然不容樂觀,突出表現在上肢力量、爆發力、耐力差三方面。
為什么如今中小學生體質狀況會下滑到如此地步?青島二中體育教研組組長袁著水表示:“引體向上屬力量型項目,不論年齡只要堅持練習就會有提高。引體向上成績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練習。”
記者了解到,為改善目前中小學生體質下滑,2014年10月15日,青島市教育局、市體育局、市人社局近期出臺的《加強陽光體育運動促進學生體質健康工作的意見》,從體育課程改革、場地設施、經費保障等多方面加以規范。市教育局副局長王銓透露,“明年體育中考選擇引體向上和足球的概率大大增加”。今后我市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改革將秉承多樣化的原則,如安排上會出現男女分別授課、大小課時連排等,課程設置上會考慮學校特色。與此同時,將加強中小學體育課程的強度,以期多方合力切實提升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
針對市民缺乏健身指導的問題,相關部門正在推進全民健身指導計劃,力爭到2015年,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達到全市常住人口的2‰左右。完善提升市民健身綜合服務能力。
《意見》中指出,全民健身指導和志愿服務隊伍要進一步發展。獲得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證書的人數達到100萬人以上,獲得社會體育指導員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人數達到10萬人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員綜合素質和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廣泛組織優秀運動員、教練員、學校體育教師開展義務健身輔導,培育全民健身骨干,形成組織落實、結構合理、覆蓋城鄉、服務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務隊伍。
針對市民缺乏健身指導的問題,市體育局的欒處長介紹說:“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讓這些社會指導員在社區中義務為市民們提供健身指導。按照我們的計劃,到2015年,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達到全市常住人口的2‰左右。完善提升市民健身綜合服務能力。”
大力宣傳推廣科學健身方法,積極開展體質測定、運動能力評估。通過對公民進行日常體質測試,依據個人體質狀況提供有針對性的科學健身指導服務,增強全民健身的吸引力,提高全民健身質量和水平。
建設與“開放”并舉
記者調查發現,學校運動場,雖然存在不少實際困難。但一部分區市教體部門已經在資金、安全和管理等方面展開了諸多細致的工作,在校園健身場所向市民開放方面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即墨市教體部門表示,從2012年起,當地已試點免費開放6所學校健身場所,兩年的實踐令他們得出一個結論:只要納入規范的管理軌道,開放學校操場是可行的。2014年,即墨市再向社會開放18處有塑膠操場的新建學校。
“關于《意見》中提到積極推動各級各類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我們也在積極運作,像是大家都喜歡的足球項目需要足球場,這個工作我們已經在城陽和即墨取得了突破。”紀局長介紹說,他們特別聯系了財政局和教育局,協商開放部分收費場館和校園,城陽和即墨目前已經初步定下可行方案,市區的工作還在推進。
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能夠提供健身的場地和設施還不能滿足運動者的需要,雖然我市在發展健身路徑建設,比如小院、廣場、空曠的道路等,但這些更適合中老年群體,對于年輕人或者中小學青少年而言,仍缺乏合適的場地。比如各類球場或者較為專業的場地,發展受限。
對此,近日,青島市體育局局長紀高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意見》中,明確出現了在城市社區建設15分鐘健身圈的要求,而在青島這個目標早已實現。“我們在市區已經基本實現了8分鐘健身圈,在農村地區實現健身工程全覆蓋,包括確保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等《意見》中提到的方面,我們都已經實現,基本上可以說青島的體育健身事業走在全國前列。”。
“近年來我們加大了對于群眾健身場地和設施的投資力度,2012年我們投資5000萬元,在青島新建健身園和健身路徑700處,我們的8分鐘健身圈不僅涵蓋室外項目,還有一些室內項目。”紀高尚局長表示,青島市力爭在201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提高至2平方米以上,各區、市全部建有中等規模的全民健身中心。
體育產業抱團融合發展
國內資深體育營銷從業者張慶分析道,“體育消費分為兩類,包括觀賞性消費和參與性消費?!兑庖姟返某雠_使得兩種體育消費模式都會得到極大發展。”
2014年7月,山東省體育局局長張松林在作全省體育工作情況報告時表示,目前山東已有各類體育用品制造企業320多家,年產值達260億元。與此同時,全省經營性健身俱樂部250余家,年產值達2.5億元。報告同時列舉了省內知名體育器材制造商近況,其中位于青島的英派斯體育產業集團總資產和年產值均超過10億元。
2014年7月出臺的《青島市體育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提出:將把我市打造成為沿海地區藍色體育休閑產業發展的高地、國際高端海洋體育賽事的龍頭、國內戶外運動的天堂,并最終成為國內外知名的藍色體育運動休閑城市。
根據該規劃,我市將重點發展體育健身休閑、體育賽事表演、體育用品制造和銷售、體育場館服務、體育彩票、體育培訓、體育中介服務、體育傳媒等產業,鼓勵企業舉辦商業性體育比賽,積極培育較大型國內外體育賽事,扶持、引導、規范發展帆船、足球、籃球、羽毛球、乒乓球、國際象棋、武術等職業體育俱樂部,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大型體育場館建設與運營,著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體育產業大企業集團,形成一批有青島特點和國際影響力的體育產品品牌。
記者了解到,8月25日,青島市體育產業聯合會正式揭牌成立,對此,青島市體育局局長紀高尚表示,“青島市體育產業聯合會目前共有奉天惠集團、新興體育俱樂部等會員單位37家,涵蓋體育產業的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等類項。目前還有外地企業也在協商要進入聯合會。聯合會的成立標志著青島體育產業抱團融合發展正式啟動,是山東體育產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對青島體育產業的發展和青島整體經濟實力的提升都有著重大意義。”
用傳統活動帶動全民健身
從2008年之后,青島的全民健身迎來了一個大的拐點,越來越多的市民主動加入到健身行列之中。“這種體育鍛煉并非像散步那樣,而是保持中等強度,即脈搏120,身體出汗,每次運動半小時,每周三次以上。”
我市發展體育產業的具體目標是,到2020年,體育及其相關產業的增加值占全市 GDP的比重達到2%;體育及其相關產業中的就業人數超過15萬人;提升高端體育用品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水平,重點打造1-2個國際知名體育用品品牌,3-4個國內知名體育用品品牌,高起點高標準培育2-3個國家級和省級體育產業基地;構建體育市場和產業體系的同時,形成以山、海、河、湖、空體育休閑以及體育競賽表演、體育培訓、體育旅游為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的現代體育服務業體系;全市人均體育消費支出大幅增加,體育運動休閑人數達到600萬人以上;培育2-3個國際一流的體育賽事,建立以“帆船之都”為引領的國際國內大型體育賽事機制,打造2-3個國際國內高端帆船賽事自主品牌,將我市打造成為全國海洋體育賽事中心城市和海上絲綢之路品牌賽事城市。
在3月27日發布的2013年青島市國民體質測定結果顯示,青島市國民體質總體達標率為94.5%,比2013年7月份國家公布的87.6%的城鎮居民體質綜合達標率高出6.9個百分點,在全國處于先進地位。
“此外《意見》鼓勵地方根據當地自然、人文資源發展特色體育產業,青島是田徑之鄉、游泳之鄉和帆船之都,這些特點一定要傳承下去。今年暑假我們組織了一批優秀教練,談好了場館,免費為3200個中小學生提供了游泳培訓。青島市健身操舞大賽也是在全國推廣了青島模式,帶火了健身場館和廣場舞。”
市體育局群體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08年之后,青島的全民健身迎來了一個大的拐點,越來越多的市民主動加入到健身行列之中。根據市體育局的最新統計,目前全市常駐人口的46%經常從事體育鍛煉。“這種體育鍛煉并非像散步那樣,而是保持中等強度,即脈搏120,身體出汗,每次運動半小時,每周三次以上。”
雖然面臨諸多困境,但人們對運動健身的重視度及關注度在逐漸提升。“首先婦聯、老年體協、總工會、殘聯、民族宗教等與相關群體關系密切的單位或組織,會定期開展各項系統內的運動;其次體育局在辦好一些傳統活動的同時,也加大對普通市民的培養和指導,以一個人帶動一個群體,促進全民健身。加之運動形式多樣、個性發展,使得加入健身群體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欒處長說道。
記者 李源心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