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血壓患者人數已突破3.3億、每3名成人中有1人患高血壓、一發病就是心肌梗死、腦卒中甚至猝死,堪稱“沉默殺手”……因而關注身體健康、預防高血壓已經刻不容緩。在此背景下,11月30日,“高血壓防控2015行動規劃專家研討會”在京召開。
圖為世界高血壓聯盟前主席劉力生在會上發言
世界高血壓聯盟前主席劉力生在會上特別提出,高血壓的防控要關口下沉,預防要窗口前移。
警惕!家庭測量血壓誤區多
會上,家庭血壓的監測成為專家們討論的重點。上海瑞金醫院教授高平進表示,由于“白大褂血壓”,隱匿性高血壓等的存在,目前,國內外越來越重視家庭血壓和動態血壓的監測。
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所長朱鼎良教授則進一步表示,現在很多人家里都有血壓計,但并不意味著人人都會測血壓。一項調查發現,約有40%的人會在家測血壓。公眾在家庭血壓測量方面主要存在以下誤區:第一,使用的血壓計不準確。研究發現,上臂式電子血壓計準確度最高,但有相當一部分人群采用的是腕式血壓計、水銀血壓計。水銀血壓計對操作技術的要求較高,普通老百姓在家測量很難達到準確;第二,測量方法不對。一周到底該測幾次、什么時間測最好、測量有哪些注意事項等,很多人都不明確,從而影響了血壓監測的效果和意義;第三,血壓數值報告不準確。統計發現,約有80%的人憑借記憶告訴醫生自己的血壓值,這很可能導致誤差。建議大家一定要將血壓記錄下來,看病時為醫生提供準確的血壓值。
會上,專家們還表示,我國已與國際環保機構簽訂相關協議,水銀血壓計將于幾年后逐步退出歷史舞臺。目前,已有不少醫院在門診、住院中采用電子血壓計。
移動互聯血壓監測新技術受關注
圖為康康血壓董事長曾明發介紹最新動態血壓監測技術
近年來,技術和移動醫療的發展,為血壓監測的便捷性提供了更多可能。隨著互聯網、無線通訊及云計算,智能可穿戴設備使得血壓監測數據的記錄、傳輸、存儲、分析等成為現實,并將為未來血壓監測數據的臨床運用提供可能。
會上,康康血壓董事長曾明發表示,可穿戴設備的發展,讓每個人通過信息技術對生命體征進行監測成為可能。鑒于高血壓防控的嚴峻形勢,動態血壓監測的重要性,在相關專家和機構的指導下,他們研發了24小時隨身動態血壓監測設備。
據介紹,該產品最大的特點是能為用戶提供專業的24小時動態血壓報告,以避免單次血壓測量的偶然性和盲目性,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實現“無線傳輸、智能診斷、云端同步”的效果。
“高血壓顯著增加房顫風險,但患者無癥狀一般不會去做有關房顫檢查。”長期致力于24小時血壓監測研究的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教授朱俊在提及應對房顫行動時特意強調,應該開發可以識別脈率不齊的家庭血壓監測方法,并肯定動態血壓監測的意義。
作為一款軟硬結合的產品,康康血壓也在不斷深耕移動健康領域,其是國內首家在APP中接入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愛心護心”評估工具的企業。另外,康康血壓目前正在協助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和高血壓聯盟擔當該評估工具的整體技術運維工作。
《家庭血壓測量指南》
設備 首選上臂式
選對血壓計是家庭自測血壓的第一步,有3個關鍵點。
第一,上臂式電子血壓計最佳。它不像水銀血壓計那么麻煩,需兩個人同時操作且有較高的技術要求,也不像手指式、手腕式血壓計存在準確性差的問題。上臂式血壓計的優勢在于,袖帶壓迫的是上臂的肱動脈,且量血壓的胳膊處能輕易做到與右心房平行,而手腕式和手指式都很難做到。
第二,袖帶與氣囊大小要合適。袖帶太大或太小都可能影響準確性,目前多數血壓計能滿足標準或上臂臂圍較大者的需求,但如果給兒童、青少年或其他上臂過細者測量血壓,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小袖帶。
第三,一定要購買通過專業標準認證的血壓計,如英國高血壓學會、歐洲高血壓學會、美國國家標準機構等機構的認證。
時間 吃降壓藥前測
血壓在一天之內會有所波動,一般早上較高,晚上較低,因此早晚各測一回能對血壓有較全面的了解。早上測時,應選擇在起床后30~60分鐘,此時已上完廁所排空膀胱,簡單活動后,人也從睡眠中逐漸清醒。
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在吃降壓藥前測,這樣才能真實反映藥物療效,甚至比吃完藥去醫院測更準確。早上血壓的監測,對清晨高血壓控制尤為重要。晚上測時,建議在吃完飯、服完藥,快入睡時進行。
頻率 穩定后一周一次
門診中,經常有患者告訴我,他每天都測血壓,且一天測好幾次,血壓稍微高點就心里發慌。其實,不同的人需要檢測血壓的頻率不同。
首先,初診患者、正在調藥或血壓處于波動期的高血壓患者,每天早晚各測一回血壓,連續測5~7天即可,這能為醫生調整方案提供幫助;其次,血壓控制較平穩的患者,一周只需測量其中一天的早晚血壓值;再次,健康人群一年測1~2次血壓即可。此外,當出現頭暈、頭痛等不適時,也建議增加測量次數,以便知道到底是高血壓還是低血壓引起的。
體位 最好坐著量
測血壓時,無行動障礙者應坐著,最好選有靠背的椅子,在椅子上放松休息至少5分鐘后再測血壓。測量的關鍵是,要將捆綁袖帶的上臂放在桌子上,捆綁袖帶處與心臟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兩腿放松,自然落地。
需要提醒的是,在給臥床患者測血壓時,要么讓他們坐在床上,要么讓他們平躺著,不能半躺著。平躺著測血壓時,要注意胳膊放平,外展成45度角,保證和心臟平行。有體位性高血壓或低血壓的人,應分別測量坐位血壓和臥位血壓,但不能將坐位血壓跟臥位血壓比,應分別比較。
取值 后兩次的平均數
一般建議,測血壓時,每回測3次,每次間隔1~2分鐘。由于第一次的血壓值多數情況下偏高,建議去掉,取后兩次的平均值。
如果同時測量了兩個胳膊的血壓,且血壓值不一樣,建議記錄較高的血壓值。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活動較少,不存在“白大褂”高血壓(在醫生診室測量時血壓升高)現象等原因,在家自測血壓的標準值應為135/85毫米汞柱,比診室標準低5毫米汞柱。家庭血壓測量持續高于135/85毫米汞柱,提示有高血壓。
記錄 時間、脈搏別落下
一份好的血壓記錄,能讓醫生一目了然地知道你的血壓變化情況,并據此調整方案?,F在部分電子血壓計已有數據儲存和打印功能,可直接打印測量結果。
如果沒有該功能,建議大家將結果完整地記錄在筆記本上。具體內容應包括:測量日期和時間、收縮壓、舒張壓、脈搏,如果有特殊情況下(如頭暈)的血壓值,也應記錄。下次就診時,可提供給醫生做參考。
維護 每年都要校準
血壓計在使用期間需根據說明書定期校準,一般每年一次,以保證準確度。如何校準、去哪里校準等問題,可咨詢血壓計廠家。
在購買血壓計時,建議大家問清楚相關的校準事宜,如果無法提供校準服務的,建議別買。此外,測血壓時,如果出現血壓值連著幾天變高或者變低,就應懷疑血壓計是否出了問題或者電池出現了問題,及時校準、更換電池或者及時充電對保證血壓計的準確性很重要。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