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科技資金不再切著分 靠市場也靠政策

    2014-11-25 14:23:52
    來源:青島日報
    作者:趙 笛
    責任編輯:每皮
    \

    □青島日報/青報網記者 趙 笛

    前不久,青島高創科技資本運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創資本”)悄悄地注冊成立了。雖然首期注冊資本只有2億元,但青島科技投入模式將迎來根本性轉變:每年高達幾個億的財政“蛋糕”不再像以前那樣——左切一刀、右切一刀,按項目無償撥款。除保留一些基礎性、公益性科技項目外,大部分科技資金將被納入高創資本這一功能性運營平臺中,通過出資參股企業和出資引導基金等方式運作,按照市場規劃統籌和配置科技創新資源。

    財政科技投入無償撥款的時代結束了,作為國內先試之舉,青島正進入科技投入的“資本”化運營時代。

    從無償撥款到“六字真言”

    “以前財政科技投入是‘點對點’,政府部門扶持資金直接到企業。”市科技局計劃處處長管崇亮表示,傳統的財政科技資金分配方式,是大家來分蛋糕,政府部門通過各種計劃、項目,來完成蛋糕的切割。

    十八屆三中全會后,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力量成為共識,科技創新資源當然也不例外。傳統的財政科技投入方式由政府分配資源,行政主導項目,顯然不符合這一原則。

    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青島從2013年起,開始了摸索與嘗試。而這些嘗試,也被歸納成科技局局長姜波經常掛在嘴邊的 “六字真言”——“撥、投、貸、補、獎、買”。

    這“六字真言”,在管崇亮看來,可以歸納成財政科技投入的三個主要方式,“應用基礎和公益類科研項目,還需要政府的無償資助,這是‘撥’。而以前各種針對企業的計劃和項目資金,現在要納入到高創資本的運營平臺中進行投資,這是‘投’。”管崇亮認為,剩下的幾種措施,都是帶有普惠性的補助措施,“我們設定一個門檻,只要夠了標準,都會得到補助。”

    他舉了個例子,從事技術交易的科技中介機構,只要完成一定數量的成果轉移服務,就可以享受補助;再比如大型儀器共享,在最近出臺的“千帆計劃”中,企業使用平臺內共享儀器,測試費用都給予20%的補貼。“以前的計劃、項目,一年最多扶持100家企業,現在的補助是,企業只要達到一定標準才可享受,更體現了市場的公平原則。”

    市科技局統計,全市財政科技經費中無償撥款項目資金占比逐年降低,由2012年的60%降至 2013年的 52%,2014年又降到38%。管崇亮表示,2015年科技局的科技項目將從五類21個專項壓縮到三類10個專項,無償撥款的比例有望降到20%。

    既靠市場也有政策

    青島在科技金融領域所做的新嘗試中,高創資本的成立無疑最具有突破性。高創資本董事長智濤表示,資本化運營財政資金,除了按市場規則進行操作,也要體現出財政資金的政策導向性。

    最新的嘗試,是剛剛成立不久的海洋成果轉化基金。

    基金首期2000萬元的注資,來源是原來的財政科技專項資金、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原來這些財政投入,都是以項目的形式劃撥到企業。現在我們把這些錢整合在一起,委托專業管理機構來進行管理。”智濤告訴記者,市科技局和財政局針對這一基金聯合出臺了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了各方的職責,“基金具體投哪個項目、在額度內投多少錢,屬于‘市場’的范疇,由專業機構負責,我們負責監督、審核。”

    經過與其它兩家投資公司競爭,來青島不久的清控科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為了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的“管家”。公司總經理劉文杰說,“其實在我們看來,運營財政資金和其它資金沒什么區別,我們都是去尋找好的項目,給出資人回報。而且政府出臺的相關的管理辦法,給了我們充分的自由。”在他看來,青島在成果轉化這一領域配套政策齊全,市場環境優良,正是公司進入這一領域的好時機。

    當然,管理暫行辦法也明確規定,成果轉化基金的業務范圍是主要支持在我市技術交易市場掛牌交易的海洋科技成果,而單個項目支持額度不超過500萬元。

    在市科技局成果處處長吳新看來,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政策性”的另一個體現,則在其專注于成果轉化這一領域。

    “成果轉化這一環節,是創新鏈中的重要一環,其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讓社會資本不愿意過多涉足。我們建立這支基金,就是圍繞著創新鏈,來補足我們資本鏈上的短板。”吳新告訴記者,財政資金的“政策引導性”,就是要發揮引領示范作用,進入那些社會資本不愿意進入,對創新鏈來說又非常重要的領域。不僅是海洋成果轉化基金,今年年初我市新成立的天命投資引導基金,也承擔了同樣的功能。

    從資本運營到資產運營

    對于廣大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需求來說,財政科技投入的資金量無疑是滄海一粟。所以從成立之初,高創資本運營財政投入的目標,就是發揮杠桿作用,引領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到整個創新鏈條中。

    “結合科技體制改革和國企改革,我們廣泛吸納社會資本參與,通過控股或參股的方式組建多種業態的資本運作機構,服務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需求。”智濤說,除了海洋成果轉化基金,已經組建的七支天使投資基金,每支基金財政資金只投入500萬元,但帶動社會資本的總規模超過7億元。

    高創資本目前的業務涵蓋了從天使投資到創業投資,還有融資擔保功能,按照公司的發展規劃,小額貸款和融資租賃業務也將被納入,“針對科技型企業發展的全過程,產業創新的全鏈條,我們都要具備金融服務功能。”

    “三到五年,青島的債權融資能力和投資基金規模都要達到100億。”智濤所說的目標也被列入了青島市出臺的“千帆計劃”中。但對于高創資本來說,資本運營只是第一步,智濤表示,公司業務將會從單一的資本運營,擴展到資產運營,從而打造一個服務于創新全產業鏈的“巨無霸”服務機構。

    “從地方政府科技部門的職責來看,其主要作用就是為地方的科技創新進行服務。說白了,就是一個大中介。”智濤說,高創資本從設立之初,定位就是全方位的中介服務機構,不僅僅是金融服務。

    “現在科技部門的‘觸角’很多,除了金融服務,還包括生產力中心的信息服務平臺、孵化器的具體運營、大型平臺儀器共享……把這些分散的資源能聚合起來,就可以形成從金融服務到信息服務,從孵化器場地到公共平臺提供的全方位服務。”智濤說,只有這樣,政府部門才能從資金的具體分配和項目的日常管理中解放出來,去抓戰略、抓規劃、抓布局、抓監督。“把市場可以做的交給市場,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才能理順。”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