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購買黃金時對商家宣稱的“千足金”“萬足金”早已司空見慣,也更愿意為純度更高的黃金飾品買單,但是黃金飾品是不是純度越高越好?黃金純度對其價值的影響到底又有多大?近日,全國首飾標準技術委員會對《首飾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作出修改,刪除了“千足金”等純度表示方法。
新規 “千足金”名稱退出舞臺
新規中刪除了“千足金”、“千足鉑”、“千足銀”的純度表示方法及其相關內容,規定足(金、鉑、鈀、銀)是標準GB11887規定的首飾產品的最高純度。這意味著新規實施后,商家在宣傳黃金首飾純度時,將不得再出現“千足金”標識稱號。全國首飾標準技術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修改后的《方法》為強制性國家標準,目前,修改稿已報送相關部門審批,有望于明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
“等新規正式開始實施,我們也就會取消千足金檢測業務。 ”青島市黃金珠寶飾品監督檢驗站站長劉平告訴記者,“足金”表示黃金的提取純度在99%以上,“千足金”的提取純度在99.9%以上。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曾出具調查報告,2012年抽查含手工焊點的千足金首飾時發現,僅13%的產品達到千足金標準,其他只能算作足金首飾。 2013年,央視3·15晚會曝光黃金行業亂象,個別所謂“千足金”添加了元素“銥”。
探訪 商家宣稱“萬足金”“萬足銀”
昨日,記者探訪了島城多家商場的首飾專柜,發現大部分商家在銷售黃金、白銀等貴金屬首飾時宣稱是“千足金”“千足銀”,部分商家甚至打出了“萬足金”“萬足銀”的宣傳語。 “我們家的黃金純度能夠達到99.99%,也就是萬足金,比千足金的純度還要高。 ”在嶗山麗達一家首飾專柜,其銷售人員向記者介紹稱,相對于“足金”和“千足金”,“萬足金”更加保值增值。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很多顧客在挑選黃金首飾時會主動詢問是否為“千足金”首飾,將黃金的純度視為決定是否購買的首要因素。
“國標對于黃金純度的表述中其實并沒有萬足金一稱,市民在買黃金的時候不應該迷信千足金或者萬足金。 ”劉平介紹,“萬足金”指黃金純度高達99.99%,由于國標中沒有此標準,所以質檢部門的專業檢測機構也不會出具“萬足金”證書。業內人士表示,商家的“萬足金”宣傳多是噱頭,用以迎合消費者盲目追求高純度的心理,并不可信。
專家 “萬足金”與“足金”差別不大
記者在探訪市場的過程中發現,雖然部分商家拿純度當宣傳噱頭,也有部分銷售人員表示,“千足金”的純度雖高,但是相對18K金來講硬度不夠,其實并不適合做首飾,部分首飾專柜的銷售人員向記者推薦玫瑰金、白金等合金貴金屬。
“黃金首飾本身的投資價值并不大,黃金純度對投資價值的影響更是微乎其微,所以沒必要迷信千足金。 ”劉平認為,首先黃金質地較柔軟,如果含金量過高,則容易變形、斷開,不易佩戴和保存。其次,黃金飾品多滿足佩戴需求,投資價值并不如想象中大,其含金量的高低對價值影響不大。最重要的是,“萬足金”、“千足金”和“足金”都是對某一范圍內貴金屬純度的描述,其含金量差別很小,在實際價值上的差別也很小。新規的實施可能會引導市民在選購黃金飾品時注重其美觀及實用性,而不僅僅在乎其投資價值。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