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起來高深的財富管理其實在3000年前的周朝就已存在,老百姓最喜歡的理財方式是去銀行,2020年我國私人財富管理將達到227萬億元,是2013年的近兩倍……這些你知道嗎?日前,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發展委員會辦公室、青島市金融工作辦公室等聯合承辦的“首屆財富管理展望論壇暨《中國財富管理報告2014》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會上發布《中國財富管理報告2014》,該報告從歷史、現狀、發展、未來等多個方位深度剖析解讀財富管理,為島城財富管理中心發展做指導。記者 薛飛
首次發布助推島城財富發展
司馬遷曾在 《史記·貨殖列傳》中指出“以末制財,用本收之”,意思就是“一個國家或則一個家庭,應該用經商來創造財富,而用土地來守護財富。 ”這就是最早的“財富管理”。
從去年起,我市金融辦和中國人民大學研究團隊“牽手”,市金融辦負責研究發展歷程和行業分析,而人民大學團隊則負責市場調查和大數據。直至今日,《中國財富管理報告2014》向社會展示。
這本書拿在手里沉甸甸,共200頁,分8大章。翻開看來,書中詳細介紹了“財富管理”發展歷程以及多年來沉淀下的理論,也詮釋了國內財富管理的分類以及市場需求。比如,在第四章中,詳細列舉了我國財富管理的各類政策,第五章中,分析了中國財富管理的機遇和前景,而在第六章,則詳細闡述了青島財富管理的發展情景。
“這是島城首次發布如此大型、全面的金融統計數據和分析研究報告。”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說,“最終為財富管理行業整體健康發展提出政策建議,為財富管理機構在業務發展方面提供一定的幫助,并成為中國財富管理研究的引領者。 ”該負責人說。
老百姓最愛在“銀行買理財”
“財富管理的歷史深度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朝和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 ”在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國際貨幣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陳雨露說,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變催生了一批各種途徑成長起來的高凈值人群,人們開始尋求財富增值、管理和享受三者之間的平衡點。而財富管理行業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發展浪潮。
那么,目前我國有哪些熱門的理財方式?最受歡迎的又是什么?報告顯示,在2012年資管業務牌照的全面放開開啟了中國“泛資管”時代的到來,隨之,商業銀行、信托、保險、券商、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基金子公司等多類機構業大批出現,并出現“跨領域合作”。
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我國購買數額最高的理財產品是信托,高達10.9萬億,其次是銀行理財。但由于信托是門檻較高,動輒百萬,所以可以推斷出,最受老百姓歡迎的還是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
2020年財富管理將達227萬億
報告顯示,預計,截至2020年,中國私人財富管理市場規模增幅將達到97萬億人民幣,市場規模總量將達到227萬億人民幣左右。
這個數據怎么來的?“我們給出了中國私人財富管理市場發展潛在規模的一個量化測算。這個測算考慮到了各類因素,比如,我國有著特殊的經濟特征而且城鎮化進程尚未結束,以及城鄉居民的收入增長等等。”市金融辦負責人說,他們和人大在一些國家報告中,測算出2014-2020年間城、鄉居民家庭名義收入累積增量將分別達到76.89萬億與20.07萬億人民幣,其總和將達到96.96萬億人民幣。
考慮到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在當前均值水平上下波動1-2個百分點,市金融辦和人大的測算結果大體維持在90萬億至105萬億人民幣之間。給定當前市場對2013年中國私人財富市場規模為130萬億的起點判斷,他們認為,到2020年中國私人財富市場規模大體將處在220萬億至235萬億人民幣之間。
■相關新聞
我市將與人大合作培養財富管理人才
從人才培養和教育的角度看,當前我國財富管理行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水平,與財富管理市場的需求還不相匹配,大多數財富管理從業人員提供的服務尚處于銷售理財產品階段,具備較高素質和專業資產配置水平的人員較少,能夠給客戶提供生命周期整體財富管理規劃配置的高端財富管理顧問更少。
為此,青島市政府已經與中國人民大學簽署了金融發展戰略合作協議,中國人民大學將在校內開設財富管理專業碩士方向研究生,用于充實和完善我國金融專業教育體系。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