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記者走進薛家島小學教學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海洋科普知識墻。“學校將海洋科技教育作為特色,除了科普知識墻,還在學校內建設了海洋科技館、動物標本制作室、貝殼工藝品制作室等,供師生進行研學習、活動使用。”校長畢許彬說。
教學樓四樓的貝殼工藝品制作室內,同學們正在將貝殼、海螺等用膠水粘貼在一起,有的同學制作成小熊模樣,有的制作成船的模樣……這些制作好的優秀作品,會貼上學生的班級和姓名放在制作室內展覽。
“目前學校已經將海洋科技教育活動常規化、課程化。從本學期開始,我們對課程進行整合,每周五下午開實踐活動大課,有海洋生物標本制作班、貝殼工藝品制作班、沙畫班等。”畢許彬說。
青島西海岸新區獲批后,確定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但對于如何從初級教育階段便對孩子進行海洋科技教育,一直沒有破題。作為青島西海岸新區首所海洋教育特色學校,薛家島小學正在探索新的海洋教育特色學校教學模式。
據悉,為了讓學生們學習到系統的海洋知識,薛家島小學組織骨干教師專門編寫了《海洋科技教育叢書》,供一到六年級學生使用。“這套書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認知能力和發展需要分層、分類編寫。低年級學習海洋生物篇和海洋環境篇;中年級學習海洋文化篇和海洋經濟篇;高年級學習海洋環保篇和海洋權益篇。這樣學生們就可以從小系統地學習海洋知識。”畢許彬說。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