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下午,2014青島·大劇院藝術節閉幕演出音樂劇《音樂之聲》的主要演員一行抵達青島,受到島城音樂劇迷的歡迎。女主角瑪麗亞扮演者Bethany Dickson在機場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音樂之聲》是一個通過音樂使破碎的家庭重新煥發生機的故事,它和全世界的家庭都是相關的,因此,全世界的觀眾都能產生強烈的共鳴,她也對青島的首演充滿了信心。
首站來青周六起將連演八場
音樂劇《音樂之聲》根據真實故事《托普家族的歌手》改編,故事發生在1938年的奧地利。修女瑪麗亞成為奧地利海軍上校家的家庭女教師,上校自妻子去世后,像管理軍隊一樣經營自己的家庭,7個孩子個性叛逆,而瑪麗亞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家:她教孩子們游戲、唱歌,也用音樂融化了上校冰冷的心。其時恰逢德國納粹占領奧地利,上校帶領他的孩子們在薩爾茨堡音樂節上合唱一曲《雪絨花》,歌聲中的家國情懷感人至深。
11月29日、30日每天14:30、19:30,12月2日~5日每天19:30,作為2014青島·大劇院藝術節閉幕演出,安德魯·勞埃德·韋伯版音樂劇《音樂之聲》將在青島大劇院歌劇廳連演8場。這部經典的百老匯音樂劇,1959年于美國紐約首演就取得了巨大成功,成為全美人盡皆知的經典劇目。1965年,電影《音樂之聲》在全世界發行,由此,揭開了這部音樂劇風行半個多世紀的序幕。而此次來青演出的韋伯版音樂劇《音樂之聲》已經是第三版了,制作人韋伯被全世界公認為“音樂劇之父”,他的音樂劇作品《劇院魅影》《貓》《貝隆夫人》《日落大道》……部部都堪稱世界經典。據青島大劇院工作人員介紹,韋伯版《音樂之聲》更加注重歌舞的表演,能讓觀眾在歌舞中領略到音樂劇的無窮魅力。該音樂劇從2006年11月在倫敦帕拉丁劇院駐演開始就一票難求、好評如潮,直到2009年2月21日閉幕演出為止,共演出954場,吸引了超200萬觀眾。2009年7月,該版本在英國開始了為期106周的巡演,超過150萬名觀眾觀看。此后,又開始了在加拿大、日本、南非 、新加坡和新西蘭的世界巡演,“此次韋伯版音樂劇《音樂之聲》巡演到中國,青島是首站”。
彌補遺憾母親帶著兒子親自接機
中國人對電影版《音樂之聲》有著深厚的感情。上世紀80年代,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引進了一批優秀的外國影片,其中,根據同名音樂劇改編的電影《音樂之聲》更是風靡大江南北,成為最受中國人喜愛的外國影片。電影中的插曲《雪絨花》更成為中國人學英語、學吉他的最好教材。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他們是通過電影了解《音樂之聲》的故事和音樂。而此次安德魯·勞埃德·韋伯版音樂劇《音樂之聲》全世界巡演來到中國,彌補了中國人看不到音樂劇《音樂之聲》舞臺版的遺憾。
家住市北區伊春路的趙淑賢就是《音樂之聲》的粉絲,這次專程帶著兒子來機場接機。她告訴記者,她年輕的時候看過電影《音樂之聲》,那時就被故事深深地吸引,“瑪麗亞和上校的故事太感人了,瑪麗亞很不容易,從不被接受到慢慢地給整個家庭帶來了快樂,尤其是那幾首歌,《雪絨花》《哆來咪》,我到現在還能哼唱幾句,真的是傳唱的經典。”趙淑賢說,當聽說《音樂之聲》的演員要來青島的時候,她還專程帶著兒子又把電影看了一遍,不僅自己久久回味,兒子也非常喜歡,因此她就帶著兒子來接機了,“我打算到時候買票去看,也希望孩子感受一下西方音樂和中國音樂的不同,感受一下他們的文化氣息”。
充滿信心相信觀眾能夠產生共鳴
11月25日下午,音樂劇《音樂之聲》的主要演員一行抵達青島,他們在南非演出結束之后從開普頓到上海,再轉機來青??吹角鄭u大劇院的工作人員與島城音樂劇迷前來機場迎接,一眾主創很感動。女主角瑪麗亞的扮演者BethanyDickson非常愉快地接受了鮮花,并向青島熱情的粉絲問好。
BethanyDickson表示,她非常喜歡中國,對青島也一直充滿向往之情,“來之前就聽說青島是一個美麗的城市,所以我想要親眼看一看”。她希望劇團的演出能給青島的觀眾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之前已經聽說中國有很多粉絲,這次能為中國觀眾演出我非常激動,而且我還知道很多人非常喜歡女主角,因此也有些壓力,希望能夠演好”。被問及是否擔心觀眾欣賞不了這部音樂劇時,BethanyDickson表示,她對中國觀眾充滿信心,“《音樂之聲》是一個通過音樂使破碎的家庭重新煥發生機的故事,它和全世界的家庭都是相關的,因此,全世界的觀眾都能產生強烈的共鳴”。 文/記者 劉禮智圖/本報記者 高緒亮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