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關環衛工人一天來回五趟 收集后落葉運到處理場焚燒發電
大風一天吹落40噸秋葉
秋風掃落葉,加重了島城環衛工人的辛苦,一些樹木密集的路段,環衛工人從凌晨掃到傍晚,一天來回五趟。而八大關部分路段的繽紛落葉早已成了別樣風景,吸引游客駐足觀賞和拍照,特殊路段的落葉保持一周清掃一次的頻率。落葉清掃后如何處理?原來隨生活垃圾一起收集運輸后,經垃圾中轉站運到綜合處理場變廢為寶,發電后并入國家電網。
探訪:風太大換成小掃帚
昨天下午2時許,記者在榮成路上看到,兩名環衛工人正在清掃落葉。這兩名環衛工人一起負責約一公里長的路段,這段路兩側共有395棵樹,九成都是法國梧桐,還有少量的槐樹。
“我們兩人凌晨兩點就來了,從凌晨3點要干到傍晚6點。這是今天掃的第四個來回了,這種大風天氣,一般一天要掃五個來回。 ”環衛工人劉師傅告訴記者,這條路的人行道相對寬一些,停車也比較多,近幾天的秋風凜冽,落葉“來勢兇猛”,每天能裝十五大包,大約重25公斤。
“因為最近風太大了,都沒法像往常一樣用大掃帚往大編織袋里掃落葉了,只能用小掃帚先掃進小編織袋里,再倒進大袋子里。”劉師傅一邊清掃一邊說,大袋子的口比較大,要是用它邊掃邊裝,一些落葉就會被風吹走,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不一會兒,一輛壓縮車前來裝運垃圾。這個路段的垃圾多數以落葉為主,也混雜著一些紙屑、食品包裝袋等生活垃圾,由于都屬于“干垃圾”且較輕軟,所以無需垃圾桶,大編織袋直接裝車,運往了垃圾中轉站。
靈活景觀樹葉一周一掃
市城市管理局市容環衛處處長陳世偉告訴記者,根據要求,每天早上和中午要徹底清掃路面兩次,工作時間要巡視保潔。而大部分落葉并不像生活垃圾那樣影響美觀,加上秋風一吹,隨時都會有落葉,所以不會像對生活垃圾那樣要求嚴格,正常保潔即可,無需“一片不留”。
“八大關的部分路段,比如嘉峪關、居庸關等,多為紅楓、銀杏等觀賞性強的樹木,那里的落葉為了供游客觀賞漫步,可以保持一周清掃一次的頻率。而有些路段的法國梧桐比較多,落葉遇到沒熄滅的煙頭等雜物,容易引起火災,不宜長留。”陳世偉表示,對落葉的清掃保潔比較靈活,出發點都是為了市容環境的美觀。
“落葉的熱值高,落葉屬于有機垃圾,適合發電利用。 ”陳世偉介紹說,落葉無法單獨收集,都是隨著生活垃圾一起混裝收運的,先被運到樓山河生活垃圾中轉站,經過處理后運到小澗西垃圾綜合處理場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變廢為寶,發電并入國家電網,供市民使用。
處理混入垃圾焚燒發電
記者了解到,市區的落葉總重量無法精確統計,環衛人員估計,這個季節一天收運的落葉達四五十噸。落葉隨生活垃圾運到中轉站后,進行稱重、垃圾壓縮中轉、除塵除臭以及計算機中央控制四個系統工序后,工作人員用壓實器把容器內的垃圾壓實,去除部分水分,使水分通過導流槽流出。達到規定重量后,在計算機中央控制系統的指揮下,轉運車通過自身配備的翻轉架及鋼絲牽引機構,將容器牽引到裝有GPS監控系統的轉運車上,運到小澗西垃圾綜合處理場。
在綜合處理場內,垃圾焚燒發電廠分為填埋氣體焚燒發電廠和垃圾焚燒發電廠,落葉等經過處理的垃圾隨后進入發電處理工序。據介紹,小澗西兩大發電系統每年并入國家電網的電達1.8億度,其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達1.6億度。記者 張譯心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