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收入不高還能理財嗎 月入3500照樣要理財

    2014-11-06 14:33:40
    來源: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亞麥
    最近幾年以來,隨著銀行理財產品的普及,各種基金、黃金、保險、信托產品開始被市民認可,一些市民將存款取出來,用來大規模地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但并不是每個市民都了解該如何購買理財產品。其實,市民到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銀行的理財經理都會為市民做一次風險偏好小測驗,來根據購買者的抗風險能力確定資產的優化配置。

    穩妥型、平穩型、激進型,各家商業銀行一般把客戶的抗風險能力分為以上三大方面。但是根據不同的客戶情況,存款、理財、基金、股票等產品的配置比例也不同。

    30多歲的市民,應該購買保險產品嗎?60歲的老人,存款占比多少為妙?剛畢業的大學生,又能怎么理財?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一同走進本期《易理財》欄目,探尋適合自己的理財配置方法吧。

    主講嘉賓: 中國銀行山東省分行理財經理 王進

    要想讓錢生錢,合理配置資產很關鍵

    在王進看來,不論市民處于何類風險級別,只要到銀行選擇理財,就應當有資產配置的觀念,也就是“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當中”,基金、存款、國債、保險、理財都買一點,但是哪一類產品占比高一些還要依據客戶的具體情況來決定。

    在中國銀行的客戶評分體系中,共有穩妥型、平衡型、激進型三大種類,其中穩妥型客戶的資產配置中存款、國債的比例稍多,平衡型客戶開始嘗試配置一些高風險高收益的基金產品和浮動型收益理財產品,激進型客戶的資產大量投入到股市和基金當中。

    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這是投資學中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其實每一種理財產品從設計上來說都是相對科學的,銀行存款年利率只有3.3%左右,但是代銷的信托產品收益率高達10%以上,這其中最大的不同便是存款的風險性很低,而信托產品到期后存在著兌付風險。

    在王進看來,很多60歲以上的老人都是穩妥型投資者,這部分人對資金保障性要求很高,所以在他們的資產配置規劃里一半以上都是銀行存款和國債產品,只有少部分是保本理財產品。

    此外,平衡型投資者和激進型投資者都不受年齡方面的影響,一些剛出校門的毛頭小伙有可能是講求高風險高收益的激進型客戶,一些已儲備了一定資產的中年人也有可能是“畏首畏尾”的平衡型投資者。

    王進提醒市民,雖然基金、理財,甚至是貴金屬產品都是投資者保值升值的“可選品”,但是儲蓄存款和保險作為市民的基本保障類產品,屬于投資當中的“必選品”。

    在實際投資過程中,一些市民往往還是犯了單一化的毛病。對一般投資者來講,因為資金少,往往選擇單一的投資方式,今天股市漲了,便對股市投錢,明天聽說期貨賺錢了,就投資買期貨,但這樣一來,系統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收入和存款多少,決定你如何選擇理財產品

    案例一:劉先生,65歲,有基本生活保障。

    王進建議劉先生把80%的資金拿出來購買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國債產品。“現在國債產品的收益率也確實不低了,5年期大概有5.41%的利息率,5年期存款利率最高也能達到5.225%,對于一般投資者來講收益水平還是比較可觀的,此外最重要的一點原因,這些投資品支取靈活,隨用隨取,安全性也很好,不會出現不達收益率的情況。”

    剩下的20%資產,王進建議劉先生購買保本理財產品和貨幣基金產品,相對于國債和銀行存款來講,雖然保本型理財產品和貨幣基金的安全性稍微低一點,但是收益率要提高不少,為老年市民在追求安全性的同時,最大限度地賺取更多的金錢。

    王進認為,這種資產配置方式適用于穩妥型市民,特別是一些老年投資者,對風險偏好程度偏低,理財的目的是為了追求資產的穩妥性。

    案例二:王先生,45歲,有穩定生活來源。

    45歲的王先生屬于這一類市民:人到中年,擁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沒有太多兒女教育負擔,也沒有房貸、車貸等煩惱,但是也不敢把太多的資金用于激進型投資,不過還要考慮資產的最大化升值。

    王進建議,王先生應當將40%-50%的資產用于存款、國債、保險等低風險投資產品當中,其余50%資產一半用于同樣風險較低的保本型理財產品和貨幣基金當中,另一半用于稍微高一點風險的股票型債券或者股票等投資產品。“這兩類產品起到互相對沖的作用,一旦風險來臨,不會讓市民面臨很大的折本風險,但是同樣王先生也不會從這套資產配置的組合中獲得較高的收益水平。”王進說。

    案例三:小李,25歲,剛畢業,月工資3500元。

    其實在王進看來,剛畢業的大學生想要理財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剛踏入生活崗位,沒有太多的生活來源,一個月工資僅夠吃住行,基本攢不下錢來去理財。“但是也有一部分青年人每個月堅持理財,我經常建議他們做基金定投類業務。”王進說。

    所謂的基金定投類產品,是指每個月都往銀行當中存入一定數量的資金,按照較高水平支付利息,非常適合剛踏入工作崗位的大學生,其中,起投金額只有100元很符合青年人的需求。

    此外,余額寶產品和一些類似余額寶的貨幣基金類產品也比較適合青年人購買。

    王進在此提到,如果青年人有條件可以嘗試著購買一些壽險類保險產品,一則因為保險產品基本上人人都用得到,二則年輕人購買保險產品花費大大低于中老年群體。

    案例四:孫經理,30歲,生活穩定,資產500萬元。

    王進說,孫經理這類客戶,有大額資產,而且生活穩定,可以嘗試拿出一部分資產來做投資,而且可以嘗試激進型投資方式。

    這部分投資資金中20%左右用來購買銀行存款、國債等產品,40%用來投資股市,剩余40%用來投資高風險高收益的基金產品,這樣風險較大,收益率也會很高。

    但是在日常投資過程中,很多并沒有太多積蓄的青年人來常常會扮演激進型投資者,使用“搏擊”的方法來嘗試著獲取最高收益的投資,王進認為,具體如何劃分,其實還要看投資者的具體情況和心態。

    財知道?

    網友“青青小草”: 很多財富公司銷售理財產品,和銀行產品有何不同?

    專家答疑:

    王進:

    這些財富公司的產品收益率很高,收益率普遍在10%左右,是銀行理財產品的2倍,但是風險性相對較高,因為銀行的風險管控都非常完善,擁有存款準備金率這一硬性指標,所以兌付能力非常好,而且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大多是投向比較正規的領域。

    相對于銀行理財產品來講,大街上隨處可見的財富公司,其實很多銷售人員并沒有專業的理財背景,自然無法細分客戶,無法挖掘客戶的訴求。

    現在青島已經有不少財富公司因為不能兌付出現了“跑路”問題,雖然涉案金額不算很大,但是往往在財富公司“出事”以后,投資者的資金很難收回來,在這一點上,銀行產品還不會出現此類問題,不論是銀行存款還是普通的理財產品,基本都能保證到期兌付。

    網友“雪未央”: 黃金應不應該作為家庭保值資產購進?

    專家答疑:

    王進:

    與基金、存款和理財產品相比,黃金確實不算是家庭必備投資產品之一,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黃金產品不能產生利息,所有的收入必須通過黃金價格上漲之后的變現來實現,此外,現在黃金的價格一直處以低位,而且還有繼續向下的趨勢。所以不建議市民將黃金做一種必選品來看待。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