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藍籌股迎來啟動機會 滬港通轉變A股投資風格

    2014-11-17 07:33:57
    責任編輯:亞麥
    滬港通的開啟讓藍籌股成為市場新寵,也意味著不少業績堪憂、風險積聚的小盤股成為資金出逃的對象。業內人士認為,滬港通的啟動將使A股市場的投資風格發生轉變,業績優、成長性好的個股,特別是之前價格明顯偏低的藍籌股將迎來啟動的機會。

    小盤股泡沫開始破滅?

    滬港通開閘之后,境外機構投資者將借道香港市場進入A股,投資規模理論上可達到9000億元,相當于A股市值的3.5%左右。一般而言,境外機構投資者主要偏好大盤藍籌股,這也是上周A股市場大盤藍籌激漲的原因。

    “雖然近期上漲迅猛,但滬市大多數藍籌股的估值仍然明顯偏低,滬港通無疑將讓藍籌股成為香餑餑。”紫馬基金青島分公司負責人李正光說,“藍籌股受到追捧的另一方面原因還在于國企改革預期,以及中國新出臺的一帶一路政策。”他甚至認為,隨著滬港通的上線,A股的炒作方向也將發生根本性轉變,市場將更加看重業績和成長性,這將使得中小盤的題材股承受下跌的壓力。

    而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更是放話,小盤股的泡沫已經開始破滅。李大霄稱:“A股存在估值結構不合理、大盤股交易活躍度相對過低、投資者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也衍生出‘三炒’(炒新、炒小、炒差)、新股‘三高’(高發行價、高發行市盈率、超高的募集資金)等非理性投資行為,影響了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而滬港通這一創新機制不但可以為A股市場帶來增量資金,還有利于改善市場存在的一些結構性問題,完善市場的投資環境,為A股下一輪長期牛市奠定基礎。”

    ST股、次新股最先受沖擊

    除了滬港通的影響外,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退市新政已于16日正式生效。目前兩市40余只ST、*ST公司,或將最先受到沖擊。

    目前來看,除了*ST 國恒、*ST超日、*ST二重以及*ST 鳳凰4家被暫停上市的公司外,今年前三季度兩市仍告虧損的ST 公司仍有22家,其中包括*ST銳電、*ST 鋼構、*ST 東安、*ST 霞客、*ST 國創在內的多家公司目前仍未有明確的重組方案,而寶德股份、天龍光電和萬福生科3只創業板個股已經發布了關于暫停上市風險的警示公告,對于以上個股,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應小心提防,不宜過多參與炒作。

    而前一段時間高高在上的次新股也在上周遭遇了資金集體拋棄。自10月上市以來連拉24個漲停的蘭石重裝在11月13日大跌之后于11月14日倒在了跌停板上,而此前搶得貴州茅臺兩市第一高價股寶座的騰信股份盤中震蕩跌停,收盤大跌9.99%,將冠軍之位交還貴州茅臺,此外,長白山 、良信電器、中來股份、寶色股份等十余只個股在收盤躺上漲停板,最終,在當日參與交易的101只個股中,有86只個股呈現下跌,占比超過八成。

    投資理念的改變仍需時日

    不過,對于這種風格轉化是否能夠發生,市場上也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海通證券首席分析師李迅雷就曾在11月初發布的報告中認為,未來十年A股市場仍將是一個散戶主導的市場,市場還是會以講故事為主,投資風格很難切換到以估值為主的藍籌股上去。

    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A股市場個人投資者大約持有占總市值22%的股市市值,其交易量卻占到了82% ;而機構投資者大約持有15%市值的股票(其余63%為一般法人持有),其交易量卻只占14%??梢姡袊鳤股市場仍然是散戶市場。

    他說:“從QFII的引入到公募基金的崛起,都未能根本改變市場的投資理念,甚至被散戶同化,原因就是他們在市場中的占比太小。同樣,以滬港通的區區規模,難以提高其在A股市場上的話語權。”此外,李迅雷還認為,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現階段的地位應該有一個客觀認識,不要盲目樂觀,因為股市的發展不會擺脫中國經濟現有階段。

    申銀萬國方面的觀點則比較折衷。在他們看來,今后最大的可能性是,全球配置資金繼續在藍籌類股票定價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同時,本地化資金則繼續在新興科技成長股方面發揮重要定價話語權。他們認為,香港市場的本土公司相對占比低 ,信息不對稱以及制度的特殊性造成了“港股模式”,實際上是海外投資者投資中國的一種極致的縮影;而概念主題殼資源橫行的“A股模式”則是本地人投資中國的另一種極致。記者 喬秀峰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