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央行此前突然宣布降息,存款被分流似乎已成為必然。而既有大把資金存在銀行,又需要規模性保費支撐迅速崛起的保險業,無疑成為敏感地帶。記者調查發現,降息成險企經營雙刃劍,一方面理財型保險再迎擴張契機,另一方面投資將來迎新挑戰。
時隔兩年,央行再調利率,將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這對于將大量保費存放銀行的險企而言,資產管理模式、業務經營模式和產品費率規劃將產生較大的沖擊。
險企精算人員指出,年金型養老險、理財型保險費率的制訂與銀行利率聯動比較明顯,降息將成為險企新一輪產品制訂費率的參考因素。
央行在降息的同時,也設定了更大的銀行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這為下一步銀行利率市場化打開了窗口。國壽養老險總裁繆建民就認為,這將倒逼保險定價費率改革。有保險專家分析,央行降息給了保險公司在費率制訂方面更大的彈性,下一步會有更多的費改新產品。接近保監會人士透露,理財性較強的萬能險、投連險費率市場化將很快放開。
央行降息成為費改催化劑,同時也為保險產品擴張市場、推動營銷創造了契機。存款利率下調后,一年期存款只能得到2.75%的利率,接近了壽險產品2.5%的預定利率下限,未來保險產品的優勢將進一步增強。正因如此,降息后的首個交易日,國內保險股表現搶眼,個股大幅飆升。
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指出,銀行儲戶的存款可能會從銀行轉移,對保險產品的銷售更容易。
王國軍認為,股票有望回暖,降息有貨幣寬松的傾向,投連險、萬能險和分紅險銷售會表現得更好,提升了保險產品在理財產品市場上的競爭力。“目前很多公司為明年開門紅把銀行端產品都設計好了,降息后估計這類產品競爭優勢會比較大,像費改類產品會比銀行同期存款要高。”陽光人壽資深精算經理姜駿曾表示。
盡管央行降息有利于保險產品的銷售,但對于投資方面卻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由此可見,降息對險企而言則成為一把雙刃劍。業內人士指出,保險定價利率改革將推升保險的負債成本,挑戰現行保險業資產管理能力和資產收益率水平將削弱保險業的盈利能力。據了解,目前各家公司在開門紅活動中,所主推的萬能險預定利率都超過了4%,有的甚至達到了5%,這對于保險資金投資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整個市場的回報率在下降,無風險利率在下降,保險公司預定利率比較高的產品要保證支付不出問題,投資方面要保證原來的水平,才能保證及時的賠付。”王國軍分析。 (京商)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