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凌晨,三大手機運營商、蘋果合作的電商,以及蘋果官網同步開放iPhone6和iPhone6 plus預訂,備受關注的這兩款機器終于要與大陸果粉兒見面了。16日,記者采訪了解到,島城三大運營商、國美、蘇寧等代理渠道以及蘋果專賣店已經為17日的“開閘放果”做最后準備,雖然各家都不肯透露首批到貨量,但一定有幸運兒將在明天拿到心儀已久的手機。
據報道,自iPhone6和iPhone6Plus10日凌晨開啟預售,訂貨量已經超千萬臺。iPhone6裸機售價分別5288元、6088元、6888元,iPhone6Plus售價分別為6088元、6888元、7788元。
16日下午,各渠道已經“摩拳擦掌”迎接17日即將洶涌而至的“果粉”。“已經到貨了。”國美電器、蘇寧電器的相關工作人員在朋友圈里紛紛發出了iPhone6及iPhone6Plus的碼貨現場,標志鮮明的iPhone包裝盒一摞摞,整齊待售。同時,還有10 大品牌手機也搭乘iPhone6的“順風車”,舉牌表明會在當天聯合展銷。
除了裸機外,購買合約機型也是不少小伙伴的選擇。據悉,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均已經發布了相關合約計劃,支持線上和線下預訂。不過,由于首批iPhone6和iPhone6 plus數量有限,并非所有人都可以在當天幸運地拿到機器。“早預訂早拿貨”是各渠道代理商的普遍說法。
為了增加客戶黏性,吸引信用卡持卡人購買,部分銀行也想借著“瘋6”熱銷的東風,在營銷上有所斬獲。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工行、建行、招行、中信、平安等銀行已經率先推出了蘋果6預約通道,其中,招行和工行兩家銀行可以選擇分期服務,消費者可以選擇最長時間達24個月的分期服務,同時銀行要收取一定的手續費。此外,中信銀行購物商城、建行善融商務等也推出了蘋果iPhone616G 版預購。
還有一些“果粉”選擇了網絡預訂的方式。17日iPhone6和 iPhone6plus將抵達市內各區市。記者提醒,收貨時別忘了先看外包裝是否完好無損,再看是否未開封,最好爭取開箱驗機。
■鏈接
第二輪預訂首日商家即宣告無貨
10月14日上午8:00起,國行iPhone6和iPhone6 Plus開啟新一輪網上零售店預約,與 10月10日在運營商平臺的預約不同,14日預約成功的用戶可以直接去店內取貨,而10月10日預約的用戶則需要等待郵寄發貨。14日,多家蘋果零售店預售產品告罄。記者14日18:30登錄蘋果官網發現,iPhone6 Plus全國所有零售店均已顯示暫無供應。
記者發現,在蘋果零售店網上預約開放僅僅開始不到一小時的時候,iPhone6 Plus的庫存就非常緊張了,幾乎只有16GB版有現貨供應,64GB和 128GB版除了極少數零售店有現貨之外,其余大部分零售店均顯示“暫無供應”。
截至10月14日上午7:00,京東公開數據顯示,預訂iPhone6的人數達到了467.5萬人,預訂iPhone6 Plus的人數則達到了483.5萬人。據《新京報》
iPhone6,為何令人如此瘋狂?
獨特文化、“饑餓”營銷手段等吊足“果粉”胃口
iPhone6在海外上市,國內消費者想方設法找代購,不惜花兩三倍的高價買入;17日國內“開閘放果”,又想方設法搶預訂,搶完了還在朋友圈里瘋曬,iPhone6為什么如此令人瘋狂?搶購iPhone6的都是哪些消費人群?他們對一部手機的癡迷又是緣何而起呢?
■設計師認可
“蘋果IOS確實好用”
“和安卓系的手機相比,蘋果一直封閉著自己的系統,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產品的獨特‘文化’,這就是特色。”互聯網產品交互設計師王先生分析,從外觀來看,蘋果摒棄了花哨、復雜的工業設計,用簡單而精致迎合大眾審美。
蘋果還有自己的另一個策略。“iPhone的成功一定程度要歸功AppStore,歸功于開發者的支持,從這個角度說,蘋果已經構建了一個可以提供價值的生態系統。”王先生說,蘋果推出了很多開發工具,吸引開發者為IOS平臺創造簡單而一致的應用,對開發者、用戶和蘋果而言,是一種三贏策略。
“蘋果IOS確實好用,可是近些年各手機生產廠商都在對開放的安卓系統進行優化,目前安卓的用戶體驗同樣是非常好的。”互聯網產品交互設計師王先生對記者說,和蘋果一亮相就是完美產品不同,安卓的優化顯得有點慢,因此難以吸引已經成為“果粉”的用戶。
■代理商推崇
4年盼來大屏幕機型
“像iPhone6的這種發售盛況,上一次出現是在4年以前。”青島蘇寧電器總經理助理董桂鋒說,自從2007年蘋果進入中國市場至今,共有兩次革命性機型出世,一次是2014年6月份發布的iPhone4,但隨著喬布斯這顆耀眼之星的隕逝,人們對iPhone4這一“喬氏絕版”之后的產品總帶有一種緬懷式的挑剔,并且iPhone4S、iphone5、iPhone5c、iPhone5s無論是在外觀上還是在功能上,也著實無爆點。
第二次革命性機型的出現,就是眼前的iPhone6上市。“它的革命性在于三點,屏幕大,功能多,容量大。”董桂鋒分析稱,大屏手機是在三星、索尼、HTC等品牌上培養起來的,這是亞洲手機游戲市場的需求,在用戶對屏幕尺寸的強烈需求下,對蘋果手機“擴屏”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此次的4.7寸和 5.5寸一發布,可以說喝彩聲一片,想盡快試手的購買欲望也就被吊足。
功能多和容量大是相輔相成的,據董桂鋒介紹,iPhone4發售時,16GB 的容量已經不小了,但這次iPhone6上市就發現,16GB只是最小容量。“更多、更強大的功能,當然需要大容量的支持,關鍵是,對電池的待機時間也要求更高,iPhone6這次提高了待機時間,可此前的蘋果用戶一直被充電問題搞得很狼狽。”
“憋了4年,購買需求的張力可想而知。”國美電器的相關負責人林華經理也表示,蘋果手機確實改變了手機的原有意義,“現在吃飯、打車、看電影、社交等功能都是通過手機實現的,可以說手機已經成了‘人體器官的延伸’。消費者對手機功能的依賴性越強,對手機性能的要求就越高,iPhone6的革命性突破完全迎合了積攢了4年的市場需求。”
■營銷“推手”
代理商暗中較量
從2007年進入中國市場,iPhone手機始終在形象上的苦心經營,經過前幾年的賣力宣傳和市場培養,時至今日,“iPhone”已經成了時尚 、新潮的標志。就連《裸婚時代》《離婚律師》等一部又一部的熱門都市劇 ,都把iPhone當成了必備道具。所以,無論是文藝青年還是小清新,無論是富二代還是普通人,都樂意趕iPhone這個時髦。
當然,還有互聯網營銷的“推手”。在iPhone6官方發布之前,互聯網上的“新品模樣猜想”、“設計泄密”等早就傳的沸沸揚揚,然后網友們集體求證,業內人士出面辟謠。這似乎是一場坊間的談論,但有互聯網觀察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互聯網營銷策略,把消費者的注意力全部調動起來,輕松愉快地就完成了市場預熱,提前為全球直播的發布會售出了“門票”。
而對國內代理商來說,表面上是在賣手機,實際上也是一場暗中較量。采訪中記者注意一個問題,iPhone6在國內是統一定價,不管你在哪個城市,是從Apple Store購買還是從國美蘇寧購買,價格都是5288元、6088元、6888元。對于代理商這樣一個注重利潤的交易鏈環節來說,價格統一就意味著利潤無差別,那商家之間還爭個什么勁呢?
青島蘇寧電器總經理助理董桂鋒的回答一語中的,“在iPhone6貨量有限的情況下,誰能更快、更多地拿到貨,誰能更及時地滿足預訂需求,就證明誰的品牌勢力越強。”所以,各家代理商為 iPhone6銷售搖旗吶喊,利潤在其次,品牌較量是目的。
■發售“時間差”
為搶購添了一把火
在9月10日凌晨1時,蘋果公司在加州庫比蒂諾德安薩學院的弗林特藝術中心正式發布其新一代產品iPhone 6。即便是凌晨,無數中國“果粉”仍蹲在電腦前,見證這一科技界的“春晚”。讓他們遺憾的是,9月19日上市的蘋果,只在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中國香港、日本、新加坡和澳大利亞存在,中國大陸無緣iPhone6首發。
發售出現“時間差”,一下子戳到了中國消費者的軟肋,這跟“搶鹽”差不多,出現了市場恐慌,明明知道遲早會有供應,但就怕別人搶了我搶不到。
在“時間差”初期,很多人猜測這是蘋果公司的“饑餓營銷”,實際上,真正的原因是沒有獲得中國工信部的入網許可,因為發現蘋果IOS系統的3個后臺服務程序存在泄露個人隱私風險,有被惡意利用的可能性。為此,工信部約談了蘋果公司,提出了相關安全管理要求,從而拖慢了蘋果在中國內地開售的進程。
恰恰是這一批文的滯后,客觀造成了“饑餓營銷”,給iPhone6的火爆又添了一把干柴。而真正的“饑餓營銷”還將在發售之后持續,記者在采訪中得知,青島各代理商目前拿到的貨量都是分批的,每一批的數量有限。但眾所周知,任何產品有了銷量,成本才會降低,利潤空間才會更大,蘋果公司明明追求銷量,卻還在“一點點給”,陰謀論者斷定是“饑餓營銷”,樂觀者猜測是“產能有限”。不管哪一種判斷,結果都是一個:中國消費者很買賬,為iPhone6而瘋狂。
三個后臺服務存泄露隱私風險
在全球公開發售前,蘋果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公關危機,“iCloud安全漏洞”、“定位服務手機用戶數據”、“好萊塢影星私照泄露”等輿論風波將其推上了風頭浪尖 ,工信部對此非常重視,提出了相關安全管理要求,一定程度拖慢了蘋果在中國內地開售的進程。
根據工信部9月30日發布的《工業和信息化部為iPhone6手機產品發放進網許可》:“審查期間,有媒體報道蘋果IOS系統的三個后臺服務程序存在泄漏個人隱私風險,有被惡意利用的可能性。”
工信部稱:“我部對此(信息安全)高度重視,委托國內信息安全權威檢測機構對IOS系統進行了嚴格的安全性檢測。”根據檢測結果,蘋果三個后臺服務程序存在三種被利用的可能性,“存在個人隱私泄露的風險”。
新一代蘋果身陷“各種門”
今年9月,蘋果iPhone6和iPhone6Plus發布后不久就遇到了新一輪門事件——彎曲門,之后蘋果也正面回應稱蘋果對手機彎曲概率是經過嚴格測試的,不過還是不斷有用戶曝出自己購買的新iPhone彎曲了。蘋果iPhone6代工廠富士康科技集團CEO郭臺銘對此回應稱系“競爭對手惡搞”。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蘋果又陷“拔頭發門”,多名女子在社交網站上發帖說,當手持iPhone打電話時,她們細長的發絲極容易嵌進手機屏幕與金屬殼之間的縫隙里。等到打完電話,把iPhone從耳朵邊拿開時,幾根秀發便被拔了下來。據《新京報》
消費心態
【炫富型】
花1.1萬元購機,就為趕上第一撥
“ 上手了。”9月 25日,iPhone6上市一個周以后,中國大陸的發售時間還杳無音訊,市民張小姐就在朋友圈里曬出了她剛拿到手的“土豪金”色iPhone6。雖然只有簡單的三個字,但iPhone6的實物圖還是驚爆了圈內眾友的眼球,“這也太快了!”“土豪”“怎么搞到的?”“求體驗”等各種羨慕與贊嘆中,張小姐的春風滿面,“要的就是這種感覺。”
張小姐坦言,她不是“果粉”,但就喜歡被人羨慕,這是她托人從香港買到的,就為了成為全球發售的第一波購機者,不惜加價加到1.1萬元,“沒想到這么快就在大陸上市了,不過也不后悔,畢竟我是第一個用上新機的,在功能和外觀方面,我是最先擁有發言權的。”
趙先生是位年輕的富二代,他的購機速度跟張小姐同步,“就是玩嘛,跟買車一樣,越是沒現車的時候越想快弄到現車才越刺激。”趙先生告訴記者,他的不少好兄弟都搶全球發售第一波,拼的就是手快。
【顯擺型】
國外購機,純為顯擺門路和面子
“還有 10天,我的iPhone6就到手了,日本裸機。”iPhone6在大陸開售的前一天,市民單先生開始了“倒計時”,關于自身的消費動機單先生毫不避諱,“就是顯擺,有門路,有面子。”
9月20日,單先生托日本的朋友詢問了當地售價,并決定購買16GB深空灰色iPhone6,加上日本當地的消費稅,裸機購價約合人民幣4300元。“買的人找好了,還得找往回帶的人。”10月4日,單先生順利聯系到了可以帶手機回國的人,10月11日,手機到貨,并確定10月26日抵達青島。
與第一波“土豪型”不同,單先生認為自己拼的不是手快 ,而是價低。“到青島過海關時還要繳納關稅,預計400元左右,這樣算下來整部手機是4800元,但國內售價最低是5288元,所以我是花了更少的錢買到了未經‘閹割’的開放版裸機,這可比用合約機的有面子多了。”
【科技型】
純“果粉”,被iPhone培養出的習慣
從事設計行業多年的袁先生是名科技型的果粉。iPhone3GS、iPhone4、iPhone4S、iPhone5……每次iPhone新機發布,袁先生都會心甘情愿去掏腰包。這次,iPhone6發布,他在10日就搶先預訂了一臺,并搶先在朋友圈里曬出了訂單。
“2007年,第一代iPhone手機在國外開始賣了,留學美國的姐姐買了一部,過年時我拿來體驗,那感覺簡直可以‘超級完美’來形容。”袁先生告訴記者,當時他還在上大學,用的是諾基亞新出不久的6300,“和蘋果系統相比,塞班簡直弱爆了”。
這次接觸,讓袁先生對手機的概念發生了變化。“一直以為手機就是打電話、發短信、聊QQ ,但蘋果讓我知道原來手機可以成為玩具。”他說,就這樣自己成為了一名“果粉”。
畢業后,袁先生成為了一名互聯網從業者。“由于職業關系,我對蘋果系統和安卓系統都有深入體驗,蘋果最大的優勢就是無障礙的用戶體驗,簡單地說就是用起來舒服。”他說 ,因為蘋果的每次創新,都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便捷,“從來沒有辜負我對它的期待,甚至改變了我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喬布斯有著處女座的挑剔,蘋果的做工堪稱藝術品。”袁先生說。
【跟風型】
本來不關注,大家都說也就想買了
采訪中記者發現,還有一群購機者,他們既不是“果粉”,也不喜歡顯擺,這幾天卻同樣在忙著預訂iPhone6。用他們的話講,“本來是不關注的,但周邊的人都在討論,自己不懂都不好意思,反正也不這個缺錢,就順便打個醬油”。
“我從來沒用過蘋果手機,這幾年一直炒作‘割腎買iPhone’,我就很好奇,你說這蘋果到底比其他手機有啥好,還至于用腎換?”禁不住輿論的狂轟亂炸,蔡先生決定“俗”一次,買部iPhone6試試手。
市民王小姐現用的手機是iPhone4S,她強調自己對蘋果手機并不鐘愛,隨后iPhone5、iPhone5c的上市也沒關注過,“只是現在的手機用了3年,實在該換了,恰巧趕上了iPhone6上市。”
【不理解派】
“靠一部手機顯擺身份,太扭曲”
眼看著這多人為一部iphine6瘋狂,胡先生實在看不順眼。“手機它就是一個工具,想靠一部手機來顯擺自己的身份地位和能力,這種想法太扭曲了,這是價值觀的變態。”
胡先生認為,對iPhone6的追捧、炫富、顯擺跟買車還不一樣,“有人買豪車,也是炫富,但起碼豪車的價格貴吧。一部iPhone6五六千元,iPhone6 Plus最大容量也就萬元左右,這并不算價格昂貴的東西,怎么能成為身份的象征呢?我用1000多元的手機,并不說明我買不起iPhone6,而是我根本就不認為一個通訊工具能代表什么。”
另外,對于預訂的爭搶,胡先生也認為沒有必要,“這只是‘饑餓銷售’,抓住了消費者的‘嘗鮮’心理,iPhone6現在不好買,甚至限量發售,這都是手段,其實根本用不著搶,早晚都要會成為‘街機’。”
“iPhone系統并不比Android系統好用”
“不過是機身尺寸變大,加入了一些Android系統早就實現的功能,在外觀設計上也一般般,蘋果為何還能如此大賣?”堅定的“安卓粉兒”們對此很難理解。
“安卓粉兒”胡靈告訴記者,不愿用蘋果手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選擇性的單一。“安卓是開放系統,手機有選擇,主題有選擇,不會像蘋果有諸多限制。”她說:“而且現在很多國產手機已經把安卓系統優化的非常好,比如說魅族、小米等等。”
“我不買iPhone6是因為覺得它性價比不夠高。”青島科技大學學生小張說 ,一來自己經濟并不寬裕,二來其他便宜的手機已經完全可以滿足日常需要。“現在一個大屏拍照手機,各方面功能都很好的,也就是一兩千塊錢。”他說。
“曾經,每個人手機都是不一樣的,現在一看,大家的手機都是一樣的,蘋果已經成街機了,毫無個性可言。”市民王群如此表示他對iPhone的印象。 文/記者 王媛 周曉荷(署名除外)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