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保險高端營銷人員業績顯著 成了公司的香餑餑

    2014-10-13 11:16:51
    來源:青島早報
    責任編輯:洛克
        有型的職業套裝、精致的發型及配飾、高跟鞋……每次見客戶前,保險業務員張琳(化名)都要仔細檢查下自己的每個細節,確保在客戶面前自己狀態是最佳的。

        原來的保險業務員良莠不齊,而如今不少保險公司培育高端營銷人員,期待改變以往保險業務員的形象,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像張琳這樣的高端營銷人員業績顯著,成了保險公司的香餑餑。

    人物一:

        企業高管轉行做保險“私人顧問”


        說起自己的工作,張琳對自己目前的狀態非常滿意。“原來我是在一家上市公司做技術工作的,從畢業就在那家公司一做就是八年。由于此前是做技術工作的,感覺自己的天地就是眼前那一點,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之后,感覺自己已經能預見此后二十年的工作生活了。”張琳講起自己的工作經歷,“因此,我才決定轉到公司采購的部門,原因就是能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多接觸一些人。”又做了兩年采購之后,機緣巧合張琳認識了自己現在的“師傅”,島城一家保險公司的資深代理人,被對方所“感染”仿佛給自己的事業開了一扇門,從此投身到了保險行業中去。

        “一等女人做保險,二等女人做醫生,三等女人做教育,四等女人做科研……”張琳半開玩笑地說,“加入到了保險行業之后,我感覺整個人都有精氣神了,充滿了活力。有人說保險是苦行僧的行業,因為我們時時刻刻面臨拒絕,可是我卻在這份工作中得到了認可和滿足。”

        打開張琳的個人網頁,記者看到她是這樣介紹自己的:“私人理財規劃師”,這也是她給自己的定位。“我給客戶提供意外、重疾、養老、分紅、醫療等全方位的保險服務,給每個客戶量身訂制保險方案,這和銀行理財師的工作性質差不多。我希望自己成為更多客戶的私人顧問。”

        記者了解到,雖然張琳從事保險行業時間不長,僅僅有4年,但是目前她的年薪已經達到了30萬元,由于豐富的職業經驗,為她的新工作打開了空間。

    人物二:

        40歲保險代理人保單保額高達千萬


        “保險公司業務員向我推銷各種各樣的產品,一會兒說分紅險,一會兒推薦重疾險,代理人自己買保險嗎?”市民吳女士表示疑惑。連日來,記者咨詢多家保險公司資深代理人,發現每位代理人都給自己及家庭配置了少則10多張,多達幾十張的保單,其中,保障型保險是最基礎的配置。“我和妻子都是保險代理人,我1998年入行,目前我們家庭已經有了40多張保單。”40歲的石先生說,目前他已經做到了島城一家保險公司的個險領導。目前,他給自己買的保險偏重保障型,妻子買的保險理財型和養老型多一些,但不管怎樣,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等保障型保險是家庭每個成員最基本的配置。

        “拿我自己來說,除了公司給員工買的50萬元保額重疾險,我自己還買了300萬元保額的重疾險。”石先生介紹,由于重疾險一旦確診就會賠付,所以它其實是收入損失保障。此外,他還給自己配置了400萬元保額的高端醫療險和意外險,屬于消費型險種,每年保費1萬元左右。“還有身故賠付的壽險保單5張,3張定期的,2張終身的。”石先生介紹,由于自己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給自己買的保單最多,其中保障型保險的保額就有1000萬元。

        “我的家庭一年光交保費就要40萬元。”石先生表示,“保險產品沒有不好的,只有適合不適合的。像我目前也算是高收入,但是伴隨著工作壓力,我給自己也投入了很多的保障,只有自己買了保險客戶才會更信服。”

    人物三:

        “媽媽”級業務員保險公司搶著要


    “我身邊有很多像我媽媽那個年紀的業務員,懷著夢想,加入保險事業。但是跟一般的業務員不一樣,我們更注重形象、培訓、提升,雖然以前工作很多年都和保險無關,但是良好的社交基礎給我現在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張大姐這樣告訴記者。眼前的張大姐衣著端莊,化的妝也比較濃, 53歲的年紀看起來像是四十幾歲,也許是跟她的心態有關,給人一種永遠的積極向上、陽光圍著她轉個不停的感覺。

        “目前我是我們團隊的核心力量,我自己帶領著十多個人的團隊,個人業績也總是排在公司系統的前幾名。作為一名總監,十年來我每天拜訪都不會少于10個客戶,所以我現在的客戶量盤點起來我都很滿足,保費不是強求來的,靠的是長期的經營,我好多客戶都是自己來找我買保險,不和我溝通交流都覺得生活缺少陽光。”

        “人家一天24小時,我就恨不得每天都是48小時,一個小時當兩個小時用。”張大姐告訴記者,雖然年紀大但是她從不懈怠,向公司組織的講座、學習、培訓她都參加,甚至連其他公司的培訓她都去,周末都不閑著。

        “有好多家公司想挖我,但是我一直沒跳槽。”張大姐說,“我覺得跟人們傳統印象中代理人的素質低不同,現在越來越多的代理人都更加高端大氣上檔次,可以更專業、更全面地為投保人服務。”

    行業:

    代理人必須走為客戶服務路線


        “保險代理人待遇一直沒有改善,沒有基本工資和社保,很多人做了一段時間就放棄了。近年來,行業發展不規范,誤導銷售、虛假代理等現象頻繁曝光,導致行業聲譽變差,這些問題都制約了保代隊伍的發展。”業內人士表示,“現在銀保渠道發展受限、網銷不太適合壽險產品,未來壽險的主要銷售渠道還是靠代理人,這也要求代理人隊伍需要進一步規范化和專業化。”

        據悉,針對近年來保代增員難的情況,保監會聯合保險公司已在尋求解決之道。比如,將保代的委托代理制轉變為員工制,給予一定的社會保障。

        業內人士指出,未來保險代理人必須走為高端客戶提供營銷服務的路線,發揮專業性和人性化服務的優勢,以此區別互聯網保險不能提供的服務;只有突破現有底層保代的生存壓力,才能避免被淘汰的結局。

        一位保險經紀公司的總經理指出,監管不足亦是導致保代市場發展不健全的一大原因。對監管存在空白的保險網銷市場,行業對出臺相關政策的呼聲很高,行業現狀或倒逼制度轉型。

    本版撰稿 記者 景虹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