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1月1日起,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將更加方便。日前,國務院公布今年第二次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進一步放寬了外資銀行準入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條件。
隨著監管層的進一步“松綁”,外資銀行無疑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早報記者采訪獲悉,目前青島的外資金融機構達到了28家,隨著澳大利亞澳新銀行、韓國產業銀行等已經初步達成落戶意向,青島外資金融機構有望突破30家。
準入和經營人民幣業務均降低門檻
此次修訂的《條例》降低了外資銀行準入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門檻。在準入方面,一是原來規定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分行,應當由其總行無償撥給不少于1億元人民幣或者等值的自由兌換貨幣的營運資金。取消這一數額限制后,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業務需求,在其分行之間有效配置營運資金。二是不再將已經在中國境內設立代表處,作為外國銀行(外國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設立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以及外國銀行在中國境內初次設立分行的條件。
在經營人民幣業務方面,《條例》修改后將外資銀行營業性機構在中國境內的開業年限要求由3年以上改為1年以上,不再要求提出申請前2年連續盈利,并規定外國銀行的1家分行已獲準經營人民幣業務的,該外國銀行的其他分行申請經營人民幣業務不受開業時間的限制。同時刪除了擬設外商獨資銀行的唯一或者控股股東應當在境內已經設立代表處2年以上等要求。
“目前的修改,實際上是把對外資銀行與對中資銀行的監管要求逐步等同起來,這樣給外資銀行未來在中國業務的發展創造了一個更為便利的條件。”渣打銀行中國區媒體傳播經理閆勇表示。
外資金融機構已達28家
外資銀行松綁將給青島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外向型發展一直是青島的特色,金融行業也不例外,在財富管理這塊 “金字招牌”的吸引下,越來越多的外資金融機構開始在青島落地生根。2011年以來,我市先后引進三菱東京日聯銀行、韓國現代保險、韓國釜山銀行、日本興亞保險、華僑銀行、德意志銀行、國泰世華銀行、星展銀行外資機構8家,記者從市金融辦了解到,隨著中國臺灣國泰世華銀行青島分行和新加坡星展銀行青島分行的落地,目前青島的外資金融機構已達28家,占全省的90%。同時,澳大利亞澳新銀行、韓國產業銀行等也已經初步達成落戶意向,青島外資金融機構有望突破30家。
諸多外資金融機構的入駐使青島跨境人民幣業務快速發展。中國人民銀行青島市中心支行方面的數據顯示,自2010年6月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以來,本市跨境人民幣累計結算金額達3929.24億元。其中今年1月至10月,全市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為1258.8億元,同比增長27.87%。
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額居全省第一位,全國第十位,累計業務金額在計劃單列市中僅次于深圳列第2位;青島還是國內首個韓元掛牌交易試點城市,韓元柜臺結算業務穩居全國小幣種掛牌交易量前列,外向金融已成為青島金融業發展的突出優勢。
外資行爭相發行信用卡
今年恰好是外資銀行在華法人化7年的時點,但從業績和市場份額上來看,外資銀行在華無疑遭遇了“七年之癢”。在這個時點,渣打銀行、南商銀行紛紛高調出擊信用卡業務。截至目前,共有東亞銀行、花旗銀行、南洋商業銀行和渣打銀行四家銀行推出了信用卡,除花旗銀行在青島沒有設機構外,其他三家青島都有。
其中,東亞銀行于2008年成為內地首家發行人民幣信用卡的外資法人銀行。之后,花旗銀行和南洋商業銀行也相繼獲得批準資格。2014年5月底和6月底,南洋商業銀行推出南商(中國)瑞爾白金信用卡,渣打銀行 (中國)有限公司則宣布推出 “渣打真逸”“渣打臻程”兩套信用卡。至此,青島已有東亞中國、南商中國和渣打中國3家外資法人銀行獲準在內地發行信用卡。“外資行在信用卡市場上不會拼規模,但會根據自身的特色優勢來爭取客戶。”南洋商業銀行相關負責人這樣對記者表示。
“上半年我行在青島正式推出信用卡業務,標志著我們在貼近本地客戶需求、深耕細分市場和提升消費金融服務方面邁出堅實的步伐。我們繼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業務保持穩步增長。”渣打銀行中國區媒體傳播經理閆勇表示。
從發卡規模上看,盡管外資行信用卡發卡量目前每年都以50%左右的高速度在增長,但由于網點和客戶基礎不占優勢,市場份額始終無法趕上中資行。“現在外資行都不敢輕易談信用卡要盈利,更多的是給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從而提高客戶黏性,真正敢嘗試的在華外資行沒有幾家。”銀率網分析師華明表示,“由于銀行網點和人員等都有限,外資銀行不可能像中資銀行一樣跑馬圈地。這些年來,外資銀行在中國的信用卡發卡量一直上不去,始終處于投入的階段,就如同雞肋。”
韓元現匯交易額翻了6倍
2011年6月30日,青島市在全國率先啟動了韓元現匯柜臺掛牌業務。目前青島轄內試點銀行數量已由最初的2家增加到6家 (青島交通銀行、青島企業銀行、青島新韓銀行、青島工商銀行、青島韓亞銀行和青島農商行),人民幣對韓元匯率的中間價由6家銀行報價經算術平均后產生,由青島市中心支行每天在青島政務網上發布。伴隨參與主體積極性不斷提高,目前柜臺交易報價機構已逐步實現多元化,人民幣兌韓元區域柜臺報價體系日臻完善。
自掛牌截至10月末,人民幣對韓元累計交易3079筆,成交金額共計22530萬元人民幣,交易量在全國5個(韓元、新臺幣、越南盾、哈薩克斯坦堅戈、老撾基普)非國際主要儲備貨幣掛牌試點城市中位居前列。2014年1-10月,人民幣對韓元累計交易1180筆,金額共計7594萬元人民幣,交易額是2011年人民幣兌韓元掛牌交易之初的6倍。
外向金融是青島發展重點方向
2011年出臺的 《青島市金融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重點發展藍色金融、綠色金融、高端金融、普惠金融和外向金融等“五個金融”,建設以財富管理為特色的區域金融中心,要求加強與臺港澳及日韓等重點地區和國家金融交流合作,大力發展圍繞外向型經濟的金融服務,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發揮外向型經濟的優勢并進一步形成新的外向金融發展優勢。此外,鼓勵發展外向金融還體現在2012年11月頒布實施的 《青島市金融發展促進條例》,通過地方立法的形式被固化了下來,外向金融發展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
今年2月,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獲國家批復,明確提出要將青島建設成為面向國際的財富管理中心城市,“探索開展跨境財富管理業務,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財富管理中的使用”、“進一步落實中韓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等內容被寫入國家批復的 《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這為青島發展外向金融、促進境外投資合作提供了具有競爭力的國家政策環境和更為寬闊的平臺。
財富管理試驗區獲批后,我市正在著手申請合格境內、境外有限合伙人私募基金(QDLP、RQDLP、QFLP、RQFLP)等創新試點政策。在財富管理試驗區框架下,青島外向金融發展的勢頭將更加迅猛,將有力推動青島外向型經濟發展,促動青島金融業實現新的跨越發展。
外資行客戶關懷針對性更強
外資銀行一直給人 “高冷”的感覺,從來沒有接觸過外資銀行的體驗者會覺得外資銀行就是高門檻,一般都是為富人服務。的確如此嗎?近日,記者通過實地探訪發現,其實外資銀行在國內也是越來越“接地氣”。
近日,記者來到香港中路的幾家外資銀行探訪。在簡單咨詢之后,大家發現其實外資銀行的“門檻”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高。即使沒帶一分錢,同樣可以在這里開立一個賬戶。渣打銀行的經理表示:“渣打銀行在7萬元門檻的創智理財、70萬元的優先理財之外,還推出了一種無門檻的銀行卡。這種銀行卡與所有的銀行借記卡相同,辦理各種存取款業務都沒有門檻。”
在辦理過程中,記者就渣打與匯豐的服務比較有何特色詢問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匯豐的全球化網絡比較多,所以在匯款上更為方便;渣打在保本投資方面較為擅長,在一些投資產品上的資金起點較低,較適合一般家庭。而南洋商業銀行在2009年8月轉制之后全面經營人民幣業務,零售銀行業務成為新的增長點,在青島外資銀行中也遙遙領先。在外資銀行采訪中,市民王女士這樣告訴記者:“外資銀行的服務沒話說,但是與面向所有大眾的中資銀行相比,絕大多數外資銀行都還是設置了門檻的。”
外資銀行松綁是真的“狼來了”嗎?
早在13年前——2001年的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WTO)之時,外資銀行入華就被形容為“狼來了”。但由于之后對外資銀行準入和經營人民幣業務規定的條件較為嚴格,致使外資銀行無法享受與中資銀行同等“國民待遇”,造成外資銀行發展持續緩慢。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外資銀行進入中國以來,發展較為緩慢,市場占比有減無增,其中受資本的約束是主要原因。“外資銀行分支機構在境內補充資本的渠道狹窄。要么利潤留存,要么母公司注資,但母公司注資因涉及外商直接投資,需要銀監會、外匯局、商務部等多部門批準才行。去掉1億元營運資金的要求,無疑是為外資銀行松了綁。”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