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昱晟(艙內者)駕駛潛艇準備下潛。
平時訓練中,由于艇艙室密閉,空間狹小,操縱人員每次訓練都要忍受潮濕 、眩暈嘔吐、空氣污濁等不利環境。而為練就過硬本領,北海艦隊某防救支隊深潛救生艇中隊中隊長朱昱晟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為了摸清艇內每一個開關按鈕,他蒙上眼練習,在這個鐵疙瘩里少不了磕磕碰碰,全身青一塊紫一塊……2015年新年伊始,記者走進海軍唯一一支海上防險救生支隊,聆聽官兵們在強軍路上的動人故事。
老外對他豎起大拇指
2008年夏天,經過思想、專業、心理、身體“四個素質關”的嚴格選拔,朱昱晟和其他5名戰友,組成LR7艇接艇隊,帶著沉甸甸的囑托,踏上了赴英國的接裝培訓之旅。
1個半月時間,要系統學習掌握構造、操縱、維修保養知識,怎么辦?在戰友眼中,朱昱晟天生有種不服輸的執著,白天上專業課,晚上加班熟悉新裝備。在狹小的“科技城堡”里,他拿著圖紙,對照指揮艙的數百個開關、按鈕的名稱和位置,逐一進行翻譯。
在英國培訓期間,朱昱晟爭光奪秒地學習。有一次,他不顧自己39攝氏度的高燒,仍然帶病堅持完成訓練。每次下水試驗,朱昱晟都堅持寫體會,詳細記錄水文條件、潛水深度、水下能見度、身體狀況等。
一次,在隨外國領航員下水操艇見習時,他發現LR7艇的平衡性不好,他憑潛艇工作經驗判斷是自由液面導致。針對設計存在的多個缺陷,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最后被廠方采納。隨后,在理論和實操考核中獲得了兩個“第一”。外國專家和教練豎起大姆指,稱贊朱昱晟是“天才操艇手”!
3個月訓練瘦了26斤
平時訓練中,由于艇艙室密閉,空間狹小,操縱人員每次訓練都要忍受潮濕 、眩暈嘔吐、空氣污濁、水面陽光暴曬而水下寒冷的不利環境。為練就過硬本領,朱昱晟在這里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每次訓練都要忍受潮濕、眩暈嘔吐、空氣污濁 、陽光暴曬和水下的冰冷。為摸清艇內每一個開關按鈕,他蒙上眼練習,在這個鐵疙瘩里少不了磕磕碰碰,一天下來,全身青一塊紫一塊,甚至會頭破血流。
為練就好的體能,他像上足發條的陀螺,整天泡在訓練場上,咬緊牙關給自己加壓加碼。5公里越野,他每次比別人早起半小時先負重跑一次5公里;每一個普通的戰術動作他都練上千遍,100多冊細而又細的操縱規程被他翻得起了毛邊。
煉獄般的歷練,讓朱昱晟皮膚變黑了,手腳磨破了,也讓他掌握了過硬本領。朱昱晟結合實際操縱,對LR7艇壓載水艙結構、攝像頭以及外部照明設備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先后有20余條改進意見被廠方采納,發表論文6篇。在他的床頭擺放著近百萬字的心得筆記。3個月的強化訓練中,朱昱晟身上多了12處傷疤,瘦了26斤。
駕深潛救生艇屢創紀錄
采訪中,記者得知,LR7艇引進后,各項設備功能試驗,潛浮、模擬對接、水面航行等訓練內容 ,相繼展開。每一項試驗 、每一次訓練,都意味著風險,都充滿了挑戰。艇員們都頂著思想壓力入水,冒著生命危險下潛。朱昱晟說,他們是試驗訓練的不是裝備,是生命!
那年的500米深潛試驗終極挑戰。“水深50米、一切正常”、“水深100米、一切正常”……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艇內工作人員不停地報告著檢查結果和數據。“在超過480米后就能聽到艇體被水壓的嘎嘎聲,當時很多人都害怕了,就聽朱昱晟大喊了一句‘別怕,這是正常現象,所有人堅守好自己的戰位,大家這才穩住心神,“500米,報告指揮所,LR7艇到達指定深度,人員裝備狀態良好。”
好戲還沒有結束!據介紹,按照技術手冊說明,LR7艇超過500米應該發出“深度警報”,為了繼續驗證這一事實 ,在指揮所的同意下,LR7艇繼續向海底駛去!518.2米!這一數據一舉創造了我國深潛救生艇的最大深潛紀錄。
2011年8月,第一次跨海區實艇對接。LR7艇順利抵達潛艇失事地點。艇員們小心翼翼地靠近潛艇救生平臺,還沒穩定,水下暗流流速突然加大,一下子就把LR7艇沖偏了。操縱員朱昱晟將手輕輕放在操縱桿上,心里卻像壓了塊大石頭。
第一次,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一點點靠近,顯示屏上的目標點不停地晃動。朱昱晟默默地感覺著晃動的規律,額頭滲滿汗珠。“穩住、穩住,3、2、1,對接!”他手指突然猛地按了下去,只見壓力表數據持續下降,對接成功!
隨后,潛艇官兵陸續轉移到LR7艇,任務圓滿完成。這次任務,一共轉移了4名艇員—不僅填補了我國水下62米實艇對接轉移艇員的援潛救生歷史空白,也標志著LR7艇戰斗力初步形成。如今,朱昱晟已經成功完成10余次實艇對接任務,成功率100%!
文/圖 記者 郝園園 通訊員 王慶厚 于超 張昭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