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體檢亂象起底 準入門檻低設備儀器問題多

    2015-01-05 14:31:00
    來源:央視網
    責任編輯:亞麥

    隨著中國公眾健康意識的提高,體檢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崛起。6月10日,國內體檢機構愛康國賓完成了其在納斯達克的財報“首秀”。財報顯示,其2013財年營收同比增長51%,歸屬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增長了78%。

    但與此同時,業內及媒體關于其“業務單一”等弊病的質疑仍未停止,“體檢第一股”的業績并不能掩蓋公眾對國內體檢行業的質疑:健康體檢果真能幫人們“守好健康之門”嗎?它的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灰色利益鏈?

    亂象一:準入門檻低 設備儀器問題多

    近年來,隨著現代人疾病預防意識的增強,中國健康管理市場開始膨脹。“每年,行業的自然增長率達到了20%-30%。”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武留信指出,與2003年前后對比,國內體檢機構已從幾百家發展到近萬家,從業人員也已達到幾百萬人。

    據統計,2000年以后,全國健康管理機構的數量平均每年增長50%,全國體檢行業的總收入以每年超過20%的幅度增加,預計2015年將達到1000億元。按照人均300元的收費標準,屆時中國將有3億多人參加體檢。

    “中國國民健康意識發生了巨大變化,衛生消費需求由簡單的醫療治療,向疾病的預防控制轉變。”北京市體檢質量控制和改進中心主任孫力光說。

    目前,設立體檢中心、開展體檢服務的準入條件只有兩個:必須是專業醫療機構,而且從事健康檢查的工作人員具有資格證和行醫證。

    對于體檢中心來說,最重要的成本來自購買設備。“不同設備之間的價格差距是很大的,有時甚至是幾十萬元或者更大的差距,設備是體檢機構的主要成本之一,會直接關系到最終體檢結果的精確性。”北京軍區總醫院體檢中心石主任介紹。

    據了解,一些做常規檢查的儀器價格并不高,如一臺心電儀只需要一兩萬元,一臺生化儀價錢在三十幾萬元。這些儀器的使用率較高,往往一兩年就可以收回成本。因此,一位業內人士透露,開設一家小型的體檢機構可能只需要一兩百萬元。

    “同樣一臺監測儀器,5萬、50萬、500萬的都有,”一家體檢中心的負責人說,“這些儀器的好壞對于普通的體檢者來說信息是極不對稱的,這也給了一些小體檢機構有機可乘的機會。”

    “進入門檻低,對于一些想乘著市場好撈一筆的人來說確實提供了便利,他沒有必要購買很好的儀器。5年設備一折舊,他就不做了。”一位業內人士透露。

    對于體檢機構的儀器設備,與正規醫院的醫療設備一樣,質監部門每年都會定期年檢、審核。而現實中,一些小型體檢機構的設施設備從不被年檢,其檢測出的結果準確性就很難保證了。

    亂象二:價格虛高背后藏黑幕

    網上各體檢機構的套餐,市場價動輒幾百上千元。好點的醫院,套餐價格更是幾乎沒有低于1000元的。這其中的成本價究竟是多少呢?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一般一個行業的投資利潤率達到10%就已經很高了,但是體檢這個行業的利潤率可以說要遠遠超過10%。”

    據介紹,一般體檢中心的利潤可達30%-40%以上,公立醫院的利潤甚至達到50%以上,高端健康體檢的利潤則更高。

    據媒體報道,體驗中心的盈利模式主要集中在體檢收費上,從最便宜的經濟套餐到高端的檢查,收費從100多元到4000元不等。在收費上,對于體制內醫院所開辦的體檢機構,完全按照國家物價局和當地物價局的相關規定來收費,但是對于民營體檢機構實行自主定價。

    網上每家機構的套餐都有十幾種,根據性別、年齡、職業甚至體形分門別類,套餐里的具體檢查項目多達數十項,其實也只是“看上去很美”。

    一家體檢機構的“精品套餐(男)”市場價為1920元,優惠價1628元,共包含31個體檢項目。這些項目在醫院單獨檢查全部花費大概是1000元出頭,這31項看起來很多,實際上它把一次檢查分成好幾個項目列出來。比如里面的“肝功三項”、“膽紅素三項”、“血清蛋白四項”這三大項,其實都是包括在肝功能檢查里的。

    體檢價格虛高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給業務員和聯系單位組織者的回扣。

    據一位承包過醫院體檢中心的陳先生透露,健康體檢收費高,利潤也很高,大多數健康體檢機構都給業務員15%-25%的提成,除此之外,還要給聯系單位的組織者拿回扣。如果是掛靠在醫院名下的健康體檢中心,還要再給醫院上繳大約15%以上的利潤。如果按照每人400元的體檢標準,最后最多能剩下200元甚至更少的錢用在體檢上。這導致體檢機構不可避免地會偷工減料、壓縮成本,甚至是不檢,直接開出結果合格的體檢報告來,又不用直接承擔任何風險。

    亂象三:醫生水平參差不齊

    無論是看病還是體檢,人們都希望遇到經驗豐富的大夫。據了解,在大部分醫院的體檢機構,負責體檢的醫生都是醫院從各科室抽調的骨干醫生,而一些正規的民營體檢機構也是千方百計地到醫院“挖”有經驗的一線醫生,或是選拔經驗豐富的離退休醫生從事體檢工作。但是,在部分體檢機構,也存在著體檢醫生經驗不足的現象。另外,很多醫生在體檢機構兼職屬于違法“走穴”,這也是導致誤檢錯檢頻發的原因之一。

    小高2012年從一所醫科大學碩士畢業后,被分配進天津市的一家醫院。立志當一名外科大夫的她,并沒有被分進自己一直所向往的外科,而是被分進了醫院的體檢中心。“醫院人太多了,我們這一批又進來不少,去外科也沒有崗位,所以領導就把我分到了體檢中心。”像小高這樣被分到體檢中心的高學歷但幾乎沒有什么經驗的大學生并不是個案。也正是因為體檢醫生經驗不足,在體檢行業中,一些病癥的漏檢現象才會時有發生。

    除了有體檢醫生經驗不足的情況外,個別體檢機構還存在著醫生“走穴”現象,一些體檢機構的醫生并非是機構的正式員工,而是來自其他醫院的“走穴”醫生。

    “按照衛生部相關規定,體檢醫療機構應至少配備2名具有內科或外科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執業醫師,每個臨床檢查科室至少具有1名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執業醫師。為了應對相關部門的檢查,個別體檢機構不惜‘借證’,讓符合規定的醫生臨時掛靠在體檢機構內。”一名業內人士透露。

    天津市武警醫學院附屬醫院體檢中心主任李彭軍表示:“體檢醫生并不是人人都能當。體檢的質量與體檢醫生的技術有很大關系,體檢醫生必須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超強的責任心,因為健康體檢大部分體檢項目,B超、X光、眼科、婦科、外科、心電圖等還是需要人來判讀的。負責健康體檢的工作人員不僅要熟知人體某一個部位或是好幾個部位,更重要的是還能根據實際經驗和診斷數據,分析和評估被檢人員的健康程度以及發現疾病初期的基本特征。”

    北京健康管理協會會長杜兵曾向媒體表示,目前國內體檢行業“沒有一個行業通用的、公認的、科學的統一標準”,對于是否具有疾病前兆、體檢哪些項目及項目數量多少等問題,基本上由各企業自行判斷。

    醫療律師劉曄說,近年來,關于體檢機構漏檢、錯檢的法律糾紛十分常見,“越大的體檢機構,遇到的這種問題就越多。”劉曄說,體檢機構不負責治療,對病人的身體健康不造成直接后果,正因如此,消費者在面向體檢機構維權時并不容易。

    分析人士認為,體檢行業標準缺失已非朝夕,這種現狀直接造成了消費者對體檢行業的信任度無法提高。短期來看,只要銷售總體不錯,對企業似乎沒什么影響,但是長期來說,如果不能盡快確立行業法規、細化行業規范,獲取普通消費者的信任,中國的體檢市場發展前景堪憂。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