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體檢收費高,利潤也很高,大多數健康體檢機構都給業務員15%—25%的提成,除此之外,還要給聯系單位的組織者拿回扣。
“其實,導致如今健康體檢市場混亂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回扣!”上周,有一位承包過醫院體檢中心的陳先生透露了這一行業的內幕。
陳先生介紹,他以前承包的那家醫院名氣不大、規模也不大,平常醫院里的病號就不多,到體檢中心來的就更少了。他曾主動聯系醫院周邊的一些單位來集體體檢。一開始,好話說盡,對方還是舍近求遠組織職工到另外一個區的醫院體檢。后來,多方打聽,才知道對方給了這些單位分管體檢工作的領導回扣。他了解到,除了極少數大型公立醫療體檢中心之外,很多健康體檢機構甚至設有銷售部,職責就是聯系企事業單位進行大型集體體檢,請客送禮拉關系是業務員的基本工作。
陳先生稱,健康體檢收費高,利潤也很高,大多數健康體檢機構都給業務員15%—25%的提成,除此之外,還要給聯系單位的組織者拿回扣。如果是掛靠在醫院名下的健康體檢中心,還要再給醫院上繳大約15%以上的利潤。如果按照每人400元的體檢標準,最后最多能剩下200元甚至更少的錢用在體檢上。這導致體檢機構不可避免地會偷工減料、壓縮成本,甚至是不檢,直接開出檢結果合格的體檢報告來,又不用直接承擔任何風險。
有一自稱在廣州某著名民營體檢中心工作過的小李介紹,他在那里干了有一年半的光景,不少體檢中心就是弄點虛名頭,靠老板的關系拉人頭來體檢。很多單位組織職工來體檢,血常規、心電圖、B超,年年體檢,無論男女老少都是這幾項,從來沒有變過。這些常規檢查能檢測出什么?都是流于形式,走個過場罷了。
小李還發現體檢中心內醫護人員水平良莠不齊,老板靠關系低價招攬顧客,聘用的人員資質沒有任何保障。比如一個簡單的小護士,大多都是在其他公立醫院實習了很長時間最后沒被錄用的,無奈之下跑來這私人開的體檢中心。很多單位的集體體檢工作,是靠給對方送點好處費,而一些單位聯系體檢的工作人員對醫學并不懂,通常只看價格和項目,這時老板和銷售人員就使出渾身解數刻意投其所好,給出四折甚至一折的報價。
小李說,一些低價格的體檢簡直是開玩笑,一旦有單位聯系體檢的人員被蒙蔽上鉤,體檢項目也會大打折扣。例如,可篩查肝癌的甲胎球蛋白AFP,有定性和定量兩種,定量69元,而定性才11元。體檢中心便故意加以模糊,甚至移花接木,讓你誤以為是查定量,但其實只是定性。在某些時候,體檢中心還推出乙肝兩對半和肝功檢查的“特惠套餐”,加起來10元,僅為正常價目的20%。再如血液檢查,價格低的,檢查指標就相對少一些,價格高的,檢查指標肯定多。特別是單位在體檢時,人多導致體檢過程及時間大大縮短,這種走過場的體檢,其質量也很難想象的。
小李介紹,有時為了節省自身人力成本開支,體檢中心還積極采用轉包業務,跟一些公立醫院檢驗機構私下合作,把樣本轉送到公立醫院偷偷進行檢測。這種變相轉包的體檢結果的可靠性可想而知。診療設備處于中低檔水平,但為了吸引體檢者,往往會夸大宣傳,通常對外廣告上號稱設備最先進,一些檢查設備其實一直在超期服役,內部有點經驗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來,準確性已到了難辨的地步,比如B超室的機器其實早該退休了,但為了節省成本,一直將就著用。
小李認為,不少體檢機構的漏診現象其實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一些單位體檢的費用很低,一般不可能用上高精細儀器,只能是大致篩選。體檢機構掛著這個主任頭銜的從業人員,大多屬于退休的老醫生,但是至少有一半多的人沒有任何臨床經驗。這一點在放射、B超等體檢項目上表現得尤為明顯,那里的醫護人員有一些都是剛剛畢業,尚未取得執業證書的年輕大夫,沒有任何臨床經驗。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