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開閘"后,將擴大個人征信系統覆蓋面。(資料圖片)
滴滴打車的爽約記錄、騙取保費時偽造的個人信息、網店販賣假貨的差評……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或將成為你的“污點”記錄,嚴重影響今后生活。1月5日,央行放下“一家獨大”的身段,批準8家機構開展個人征信業務的相關準備工作。此舉,將使更多的個人信用轉化為個人財富,深刻影響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推動全民信用意識大大提升。
1月5日,央行發布了《關于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鵬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誠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誠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華道征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機構做好個人征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為六個月。這意味著,上述八家公司或將成為首批獲得個人征信業務經營資格的個人征信商業機構。
從首批機構名單不難看出,監管部門也有意向征信行業注入更多的互聯網元素。除了鵬元征信和中誠信征信等公司是從事征信業務多年的老牌機構之外,首批入圍名單中,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風生水起的“三馬”——阿里、騰訊、平安均各獲一席位,分別是芝麻信用、騰訊征信和前海征信。
雖然此前上海資信、深圳鵬元、中誠信征信等少數民營機構也可以通過和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開展個人信貸征信調查和信用評分方式間接參與個人征信市場,但這些企業并不能直接發布個人征信報告,個人要想獲得個人征信報告只能通過央行征信系統。目前,央行查詢個人征信報告的收費標準為,個人每年查詢第三次及以上的,每次收取服務費25元。分析人士認為,這也為民間征信機構提供確切的價格指導。有機構預測,我國13.5億人口的市場應存超過千億元的個人信用報告市場空間。
螞蟻金服首席信用數據科學家俞吳杰說,“數據就是未來的石油、黃金。盡管我國征信服務市場起步較晚,但其中蘊藏更多的是機遇,這也是這些民營企業擠破頭也要進入征信行業的原因。”
目前,個人征信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一對一的定向采集,另一種則是結合個人的消費數據、水電煤氣等信息的批量采集。因此在多位分析人士看來,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公司巨頭參與征信業并不意外,可以基于網站本身大數據庫來開展信貸業務。據悉,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借助阿里集團的強大的云技術力量,可以對3億多實名個人、3700多萬戶中小微企業數據進行整合。“芝麻信用日數據處理量在30PB以上,相當于5000個國家圖書館的數據總量。”芝麻信用副總經理鄧一鳴表示。
而騰訊擁有8億QQ賬戶,逾5億微信賬戶,逾3億支付用戶,所提供的海量數據為騰訊征信帶來極大的優勢。
方正證券分析師趙成認為,征信能為基于電商的供應鏈金融和P2P平臺的發展提供堅實基礎。阿里、騰訊等不管是自己開展小貸業務,還是與銀行合作開發信貸產品,所利用的正是電商平臺上的客戶數據,電商巨頭本身已成為隱形征信公司。
■影響
“民間報告”或改變生活
互聯網應用廣闊,個人信用的應用場景也日趨豐富,將不僅限于金融領域,而是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督促人們將像鳥愛惜羽毛一樣愛惜自己的信用記錄。
“比起傳統數據,互聯網數據涉及的范圍更廣,種類更多。”鄧一鳴表示,“民營機構可以瞄準央行的征信記錄未能覆蓋的群體,比如沒有過借貸行為、沒申請過信用卡的人,或者學生群體。這部分人沒有征信記錄,但可能是活躍的網民,可以通過互聯網上的行為軌跡,利用大數據分析評估信用等級,出具信用報告。”
而且自從互聯網金融在國內誕生以來,征信問題一直是一個待解難題,在P2P網貸行業表現尤為明顯。由于民間金融尚不能接入央行的征信體系,P2P不可避免在信用審核方面存在不到位、費用偏高、重復授信等現象,以及平臺之間的信用檔案難以打通的問題。
也許今后在相親網站上,可以通過信用數據篩選伴侶,防止騙婚;在租房時,可以通過出具信用報告,順利通過房東考察;在求職時,可以憑借信用報告獲得單位的認可。
■關注
信息安全成為重中之重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0月底,我國征信系統收錄1963萬戶企業及其他組織和8.5億自然人信用信息。去年前10個月,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的查詢量就分別達到8398萬次和3.27億次。良好的信用記錄能幫助個人享受更低的利率優惠、更高的信貸額度。個人征信系統的建立和發展正督促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信用記錄。
但是,個人征信涉及每個人的信用信息,保障信息安全、保護客戶隱私成為重中之重。“對于海量信息的存儲安全,互聯網企業可以依靠強大的云技術,將個人信息牢牢‘鎖’在堅固的鐵籠子里,與其他云數據隔離,而且異地災備、加密技術、分級管理一個都不能少。”俞吳杰說。
“阿里金融云的數據都打散在5000臺機器、6萬個片段中,即便有人想盜取,就需要同時盜走這5000臺電腦。”阿里云事業部云計算發展二部總監徐敏告訴記者,這些數據經過特殊處理,沒有經過“解密”,即便拿到電腦,可能連一個完整的數字都無法還原。
“在民營機構的大力推動下,利用互聯網數據技術,也許我們不需要經歷國外征信服務市場百年的發展歷程,便可一次性跳躍到更高階段,進入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俞吳杰說。據新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