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推出鄉村旅游格局 兩條軸線及七大集群

    2015-01-09 13:59:01
    來源: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尺素

    \

    游客在大沽河沿岸的沁南香休閑島進行游覽。(資料片)

    8日,青島市發布《青島市鄉村旅游專項規劃(2015-2020)》(以下簡稱《規劃》),青島市將打造濱海鄉村旅游發展軸帶與大沽河鄉村旅游發展軸帶的“兩條軸線,七大集群”鄉村旅游發展格局,并設立專門的鄉村游咨詢服務中心與集散中心。保護與開發并重,建立鄉村旅游點環境保護激勵機制,提高鄉村居民的環保積極性。

    本報記者 陳之煥

    鄉村旅游格局:兩條軸線,七大集群

    《規劃》的總體范圍為城郊三區四市,分別為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即墨市、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在布局上將青島鄉村旅游劃為“兩條軸線,七大集群”。

    “兩條軸線”為濱海鄉村旅游發展軸帶與大沽河鄉村旅游發展軸帶。濱海區域做好“海”的文章,充實漁村旅游及海島旅游、海上旅游等內容,推動海洋特色鄉村旅游產品的轉型升級;大沽河鄉村旅游發展軸帶利用大沽河治理工程的發展契機,全力打造大沽河旅游核心軸上的鄉村生態旅游項目,全面建設大沽河兩岸旅游產業帶項目與配套設施,輻射帶動周邊大型旅游區的快速發展,進而拉動整個青島市的北部旅游發展。

    “七大集群”按行政區劃分為七個鄉村旅游產業集群:嶗山集群、城陽及紅島經濟區集群、黃島集群、即墨集群、膠州集群、平度集群、萊西集群,突出七大鄉村旅游集群的地域特色,依據鄉村旅游資源集聚程度及資源特色,規劃形成三十六個鄉村旅游產品圈,實施連片規模化開發策略,形成集聚效應。空間上將青島市鄉村旅游設為“三翼拓展,三層遞進”方向,鄉村旅游沿東翼濱海大道、西翼高速公路網、北部大沽河濱河大道,向三個方向縱深拓展,按近郊、中郊、遠郊三個層次遞進開發。

    鄉村游主推漁家風情、溫泉、民俗等六大產品

    《規劃》中明確重點發展漁家風情、山林山岳、濱河生態、溫泉養生、田園農耕、歷史民俗等六大鄉村旅游產品。結合青島市八大鄉村旅游業態,打造“沽河人家”“道隱人家”等鄉村旅游品牌。

    依托海濱及淡水自然風光、漁村風貌及特色的漁業生產環境等漁家民俗風情,利用海濱、海島、湖泊、河流及海灘、礁石、濕地、碼頭等資源條件,打造水域景觀與漁村風情;以山林保護性開發利用為核心,發展山林休閑觀光、登山健身、康療、山地游憩娛樂及農家山味餐飲、休閑度假、文化旅游等旅游產品;依托青島各式的資源,發展相應的鄉村旅游產品。

    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對旅游節慶的開發。對已有節慶活動,提升其文化內涵;對潛在的節慶文化資源,綜合采用經典回歸、傳統提升、提煉整合等多種開發策略進行深度開發。

    打造以“青島禮物”為核心、統一的旅游商品品牌運作機制,各集群重點發展有特色的的旅游紀念品及土特產品、特色食品,如嶗山綠茶、北宅櫻桃、辛安剪紙、藍莓制品、膠州三里河黑陶、大澤山葡萄等。

    設立鄉村游集散中心,完善“一小時旅游圈”

    青島將建立鄉村旅游信息實時動態管理平臺,在旅游旺季對各鄉村旅游景點的旅游人數實時監測,及時發布信息,調控客流量,實現對鄉村旅游景點的實時、動態管理。

    青島還將設立專門的鄉村旅游咨詢服務中心與集散中心,為青島市民郊游提供系統完備的咨詢與配套服務,在濱海大道、濱河大道及城郊縣城與旅游鄉鎮等主要游客集散地建設區域性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在各旅游景區點建設游客服務中心,逐漸建成一個市—區—鎮—點全方位的游客服務體系,在旅游咨詢、宣傳推介、緊急救援、旅游投訴、旅行代理、旅游交通、旅游購物等方面形成完善的服務體系。

    著重發展與完善公路交通體系,完善加油站點和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旅游服務功能,加快推進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建設。進一步加強青島市區至城郊各區市之間的快速交通體系,完善大青島“一小時旅游圈”。針對沒有公共交通、不能實現直達的鄉村旅游點,在重要旅游目的地和關鍵旅游節點開通旅游公交,增加出游方式。

    本著開發與保護并重的原則,鄉村旅游將圍繞海岸海島、山林山地、河流水域、溫泉資源、歷史民俗文化及鄉村環境等內容展開環境科學保護。青島市正在積極推進以大沽河為生態中軸,以環膠州灣區域為核心,以東部嶗山、北部大澤山、南部大珠山、靈珠山為生態屏障,以海島、濕地、自然保護區、水庫涵養區、風景名勝區等為補充的多層次、多功能、網絡化全市域生態體系的建設。

    生態環境良好、沒有遭到破壞的景觀資源,嚴格保護;對已受到一定程度破壞的資源,如大澤山山體等,通過整治、改造手段,恢復其原生態環境;對已經建成的旅游項目,嚴格管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和破壞;對擬開發的旅游項目,要嚴格項目審批、規劃制約與方案論證程序,避免城市化建設、商業化房地產開發及粗獷式旅游項目開發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

    鼓勵旅游區點實行ISO14000環境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制度,建立鄉村旅游點環境保護激勵機制,制定專項《資源保護評級與獎勵辦法》,從生態環境、傳統建筑、民俗風情文化等方面設立專門保護評級與激勵政策,并落實到鄉村旅游點的每家每戶,讓鄉村居民從旅游開發中直接受益,提高保護資源環境的積極性。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