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里我追尋著你,可是你卻并不在意……”當年一首《北京人在紐約》唱紅大江南北,也刻畫出一組中國打工仔在異國打拼的群像??梢哉f,那是只憑雙手、靠賣體力賺錢的苦勞力形象。多年之后,同樣是“走出去”,越來越多的投資客中多了中國人的身影,買房、投資項目、建廠、移民……和過去相比明顯光鮮了很多,腰桿子挺直了很多。然而,成功案例的背后也暗藏風險,并不是每個人出去都會滿載而歸,大家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
在美賣剎車片做到了前幾名
同樣是去海外創業,40多歲的喬先生如今已經嘗到了甜頭。“如果能把我們生產的剎車片賣到美國、歐洲,那該有多好!”2000年,只有29歲的喬先生和他的弟弟以及另外兩位志同道合的年輕朋友懷揣著創業的沖動踏上了美國的土地。“從1999年到2000年,我們的足跡遍布美國。”喬先生告訴記者。這一年多通過對美國市場的了解,他們開始用美國人的商業習慣做生意。隨后的5年,他們以GREN品牌創立了美國本土化的銷售隊伍,建立了自己的銷售網絡,縮短了供應鏈環節,創造了更高的市場利潤和服務空間。在美國新澤西、佛羅里達、洛杉磯建立了3個分銷中心,實現了從美國東岸到西岸的戰略布局,成為美國汽車零配件領域的前三強。喬先生告訴記者,經過充分準備,他們還將把生意做到法國巴黎去。
提起喬先生的創業故事,朋友表示2000年國人機械到美國創建GREN汽車有限公司時,美國同行對于這個來自中國的企業不屑一顧,一家美國公司老板稱:“中國人在美國直銷剎車片等汽車零部件,簡直是不可能的神話!”
還沒拿到綠卡盯上能源項目
經過近半年的忙碌,原本在島城從事不良資產收購的郭先生近期終于有了一絲放松:他名下的一幢海景別墅近日剛辦完了過戶手續,這一出手他的賬戶里多了1200萬。而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他又忙活起了別的:通過中介辦理投資移民。
和很多海外投資的人士不同,郭先生選擇一邊辦理移民,一邊處理國內資產。郭先生辦理移民主要是為了子女教育。一直在島城從事投資事業的郭先生通過十多年的打拼,他的身家早已超過千萬。郭先生的女兒上高中,他早些年就有讓孩子出國讀書的想法,但孩子太小一直沒下定決心。從今年年初開始,他就著手處理國內的業務和各種資產清理,包括他的房產,主要還是為移民做準備。
郭先生有朋友早年移民到美國加州,他對加州也相對更加熟悉,而這次辦理移民除了方便女兒在美國上學,還有更重要的就是他自己的創業夢。原來,加州是全美太陽能發展最好的地區,這里一年四季陽光充足,還有很多商業價值不高的荒漠土地,非常適合發展太陽能發電。加上近年來當地政府鼓勵發展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給予的補貼政策也是十分誘人。天生擁有生意頭腦的郭先生就準備投資五六百萬,在加州開一個小型的太陽能發電廠。去年8月份他又去了趟加州,發電廠的選址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稅收、補貼政策都非常好。”他告訴記者,加上朋友本來對當地太陽能行業發展了如指掌,所以他的發電廠也有朋友一部分股份,這樣原本擔心的語言、政策、法律等問題基本都解決了。
出國打工賺錢回來買了婚房
今年32歲的羅先生是島城一家大型建筑公司的項目副經理,去年年底他剛剛從非洲“打工”回來,以最快的速度置辦了婚房,打算和相戀8年的女朋友結婚。談起自己的“出海”經歷,羅先生感慨說:“真是有得又有失啊,雖然出國五六年賺了一筆錢,可是也把自己最好的青春獻給了國外,女朋友這些年一直一人在國內,老爸老媽也都沒人照顧,我用時間換來了金錢,也失去了很多。”
羅先生告訴記者,在非洲的日子非常辛苦,由于物質匱乏他吃不好,幾年下來有點營養不良,嘴里經常潰瘍,夏天非常熱的時候晚上睡不著覺是常見的事。“出去吃苦賺錢為的是回來娶妻生子,以我家的能力在青島很難買房,所以我毅然決然選擇了出國。”不過,羅先生表示前幾年美元匯率變動,而當時跟公司簽訂的勞務合同是以美金結算的,因此他“賠了不少”。“同看自己當時一起畢業的同事現在在國內混得也不錯,也升職了,其實感覺國外和國內都差不多。如果現在重新考慮一次,我可能不會選擇再出去了。”
海外創業風險不容小覷
提起創業,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都十分向往,但創業的風險性又往往讓很多有夢想的人提前打起 “退堂鼓”。海外創業面臨的是全新的語言、環境以及法制體系。對于創業者來說,難免要三思而后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很多海外創業人士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一般都在國內有相關的創業經歷。創業投資型移民已成為島城近幾年的新趨勢。國外投資環境和創業環境是最重要的因素。“當前,企業經營壓力越來越大,隨著生產要素價格的全面上漲,產業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一些原本做實體經濟的民營資本萌生移民意愿。”業內人士指出,投資移民最主要的是看重發達國家相對寬松的創業制度和環境。 記者 景虹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