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蝦+維生素C=中毒?

    2015-01-14 22:16:21
    來源:果殼網
    責任編輯:每皮

    \

    流言: 臺灣,一名女孩突然七孔流血暴斃。經初步驗尸,斷定為因砒霜中毒而死亡。一名醫學院的教授被邀趕來協助破案。他仔細地察看了死者胃中取物后說:“砒霜是在死者腹內產生的。”死者生前每天會服食“維他命C”,晚餐又吃了大量的蝦。問題就出在這里!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員通過實驗發現,蝦等軟殼類食物含有大量濃度較高的五鉀砷化合物。這種物質食入體內,本身對體并無毒害作用。但在服用維生素C之后,由于化學作用,使原來無毒的五價砷,轉變為有毒的三價砷,又稱為三氧化二砷,這就是們俗稱的砒霜!故中其毒而死者,常是七竅出血。所以;為慎重起見,在服用維生素C期間,應忌食蝦類。

    真相: 砒霜確實是三價砷,維生素C也確實是還原劑,把五價還原成三價也是聽起來合理的反應。對大部分高中畢業之后就沒有接觸過化學教育的人來說,這樣的表述殺傷力確實很大。難怪這一流言的原型自2001年5月現之后,至今仍然在互聯網的各個角落活躍著。

    海鮮里的砷主要以有機砷的形式存在,無機砷的含量在海鮮里最多不超過總砷含量的4%,其中多是五價砷,少量是三價砷。而占主體地位的有機砷的危害非常之小,絕大部分以砷甜菜堿(arsenobetaine)的形式存在,它們基本上會被原封不動地排出體外。如果要在這個問題上較真,我們反而應該擔心包括大米和面粉在內的谷物產品,它們提供了我們日常飲食中大部分的無機砷。由此可見,假如維生素C真能輕而易舉地還原五氧化二砷從而讓人中毒,那你該考慮的就不止是“吃不吃蝦”的問題,而是“吃不吃飯”的問題了。

    還好,我們似乎并未聽說過有人因為吃“維生素C+大量米飯”而死的。除了流言中那個語焉不詳的案例,我們也從沒聽說過因為吃“維生素C+大量蝦”而中毒的。事實上,迄今為止(原文數據截至2006年底),尚未見一例被認為與魚蝦有關的砷中毒病例。

    關于“五價砷能不能在體內被維生素C還原為三價砷”的問題,存在一些討論。不過,即使不考慮這個問題,也不難發現這個流言的可笑之處。假設人體是這個還原反應的絕佳場所,被吃進肚子里的五價砷一點不浪費的全部還原得到了三價砷。那么一個人要吃多少蝦才足以中毒呢?

    根據我國國家標準GB2762-2005,蝦蟹類無機砷的上限是0.5mg/kg鮮重。也就是每千克鮮蝦中,含無機砷不能超過0.5毫克。對于健康的成年人來說,砒霜的經口致死量約為100~300mg。按100mg砒霜來算,其中含有的砷元素為75mg(100mg*150/198)。假設流言中的受害者吃的全都是污染較重的,達到無機砷含量上限的蝦,那么,她也需要吃下整整150公斤(75mg/0.5mg/kg)的蝦,才足以“保證”被砒霜毒死。即使按照砒霜中毒下限5mg,食用的蝦無機砷超標十倍來計算,那起碼也得0.76千克的蝦才足以被還原出來。對于一個小女生來說,通過這樣的方式出現砒霜中毒反應之前,她也撐壞了。

    結論: 謠言破解。 這個謠言是用低級的化學知識來嚇唬人的杰作。蝦里的無機砷含量很低,就算是能被維生素C還原得到砒霜,那么微小的量,連中毒反應都不會出現,更別說是“暴斃而死”了。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