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上月全國新房價下跌城市減少 去庫存是主基調

    2015-01-19 07:18:42
    來源:信網-半島都市報
    責任編輯:亞麥

    \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4年1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在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方面,70個城市中,房價環比下降城市在“觸頂”后減少,且有1個城市房價上漲。受多重因素影響,2014年12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創年內新高 ,房價環比降幅繼續收窄。業內人士表示,盡管當前房價下跌壓力減緩,但樓市去庫存任務依然繁重。

    新房價格下跌城市減少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方面,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2014年12月份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6個,鄭州、武漢、贛州3個城市房價持平,深圳是唯一的房價上漲城市。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1.2%,最低為下降1.3%。

    與11月份相比,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個數減少1個,上漲城市增加1個。在連續幾個月70個城市房價全線止漲后,去年12月份出現房價環比上漲城市,顯示樓市下行態勢出現減速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與上年同月相比,去年12月份絕大多數城市房價依然下跌。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有68個,廈門、鄭州2個城市上漲。其中,同比價格降幅最大的杭州市,已經連續數月“領跌”全國,12月份的同比降幅達到10.3%。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分析稱,受上年同期基數較高影響,去年12月份房價同比仍下降。從個數看,12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同比下降的城市個數分別為68個和67個,上漲的城市個數分別為2個和3個,均與11月份相同。不過從幅度看,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同比綜合平均降幅均比11月份有所擴大。

    去庫存仍是主基調

    據國家統計局測算,2014年12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環比增長近9%,再創年內新高 。劉建偉表示,隨著前期信貸政策調整、央行降息持續發揮作用,以及年底開發商沖業績等多重因素影響,商品房成交大幅攀升。

    隨著政策寬松持續以及成交攀升,房價環比跌幅繼續收窄,樓市下行壓力得到階段性紓解。不過,就全國樓市來看,穩定住房消費、去庫存依舊是主基調。

    據國家統計局測算,2014年12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綜合平均降幅分別為0.2%和0.3%,均比11月份收窄0.2個百分點;環比降幅比上月收窄的城市分別有48個和36個。

    雖然房價跌幅收窄,樓市下行壓力有所減緩,但從全國情況來看,去庫存壓力依然繁重。穩定住房消費、去庫存依然是未來一段時期樓市“主旋律”。盡管庫存壓力有結構性因素,但基數過大以及成交回歸常態 ,都使樓市去庫存化承壓。

    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14年12月底,其監測的主要城市的庫存量較上月繼續增長,環比上漲1.3%。

    據新華社

    業內分析:地熱房冷加劇樓市投資看淡?

    中國樓市延續了2014年5月以來的整體下跌態勢,房價下行壓力依然在釋放。不久前的土地市場,雖有一線城市再度迎來“翹尾”,然而,“地熱房冷”現象加劇,未來房地產是否還具有投資吸引力?

    業內人士認為,房地產行業已告別高增長的“黃金時代”,進入平穩發展的“白銀時代”。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 、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等。

    近來,中央印發了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和關于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同時,房地產稅立法等樓市調控措施也在研討中。

    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認為,這一系列政策法規將重塑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模式。

    中國社科院專家倪鵬飛指出,本輪調整是我國住房市場在前期過度高漲后的周期性衰退和調整,無論對房地產、宏觀經濟和社會民生都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據分析,房地產形勢已經發生變化,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財政的傳統路徑難以為繼,未來地方政府要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改善投資創業環境,以吸引人才和增加當地人口導入,才能進一步消化住宅存量。

    “房地產作為高收益的投資品,在一定程度上正失去它的吸引力。”瑞銀中國房地產行業研究主管李智穎說。據新華社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