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青島村民面塑絕活 希望開間潛心創作門店

    2015-01-19 09:16:27
    來源:青島晚報
    責任編輯:亞麥
    \

    面塑,俗稱面花、禮饃、花糕、捏面人,是民間傳統藝術之一,以糯米面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膠州大秧歌以其“三彎九動十八態”的獨特藝術形態名揚天下,53歲的膠州膠北街道辦事處小王戈莊村民周垂考,利用空閑時間自學練就面塑絕活,將膠州秧歌中人物造型,融入到面塑創作中。

    新鮮 秧歌造型捏進面塑

    “我們村有個村民捏面人的手藝太強了,捏出的膠州大秧歌中人物造型,看上去和真的一樣。”昨天,膠州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據王先生介紹,兩天前,他到村里的小賣部買日用品,經過鄰居周垂考家門口時,看到院內擺放著很多面人,覺得稀奇就去看個究竟。“光知道鄰居油畫畫得很好,沒想到還會捏面人。”王先說,平常沒聽說周垂考還會這門手藝,當看到院內擺放的眾多面人,有歷史人物、傳說中的人物,還有現代時尚美女,尤其是把膠州秧歌中的人物造型融入到面塑技藝中,不得不讓他心生佩服。王先生說,膠州大秧歌被列為國家級非遺,小王戈莊距離膠州秧歌發源地東小屯村不遠,村里很多人都會扭秧歌,聽說周垂考將秧歌人物捏進面塑,紛紛上門看個新鮮。

    \

    講訴 自學練就面塑絕活

    記者在周垂考家中看到,展柜里擺放著近百件面人作品,有三國里的關羽、憨態可掬的老壽星、八仙過海里的何仙姑、造型夸張的濟公和國外的雕塑……一件件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記者注意到,周垂考將一團面在手隨意搓揉,用小竹簽靈巧地刻畫,短短幾分鐘,一只生肖羊作品就躍然指尖。 “這門手藝沒有人教過我,我也是在趕廟會時看到面人捏的好,回家后反復琢磨出來的。 ”53歲的周垂考告訴記者,5年前,他在當地玉皇廟會上,看到面塑藝人非常受熱捧,便萌生出學面塑的念頭。于是,通過網上查閱資料,一有空閑時間就琢磨,由于前些年在工藝品廠干畫師,有著深厚的繪畫功底,和面、調色和塑形等并沒有難到他,摸索了一年多時間后,只要看到一個造型,就能脫手而成,而且作品不霉、不裂、不變形、不褪色。

    心愿 有間潛心創作門店

    “用于收藏的面塑通常用精面粉、糯米粉、鹽、防腐劑及香油等制成,而用于食用的面塑則用澄粉、生粉等制成。 ”周垂考說,創作過程中,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再披上發飾和衣裳,就成了一件面塑作品。周垂考說,他非常喜愛面塑,但自己的家庭條件一般,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放棄,到建筑工地打工維持生計。好在現在女兒已經上班,兒子已經讀高中,他現在也有了時間創作。 “我現在最大的愿望是有一間店鋪,將潛心創作的作品售賣出去,在維持生活開銷的同時,讓更多的人了解面塑,將面塑技藝傳承下去。 ”周垂考說。

    馬丙政 王漢峰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