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我在給家長講課之前,有一位男士走到我面前,詢問有關他孩子延遲排便的問題。我覺得他孩子的問題帶有較大的普遍性,所以,今天想就這個問題與大家討論一下,何許對大家有些幫助。
這位男士的孩子已經出生三個多月了。出生后一直是純母乳喂養,只從滿月后孩子的大便從每天好多次,慢慢地變為一天一次,最后三五天才排一次。盡管孩子排便延遲,但是大便的形狀始終是黃色稀糊狀。吃奶也好,不吐,肚子也不脹氣。一句話除了大便的時間延遲之外,孩子一切如常。
面對孩子排便時間的推遲,家長有點坐不住了。他帶著孩子到處看病,甚至還做了腸道拍片檢查,最終什么問題也沒發現。但是孩子排便延遲的問題依然沒有任何改變,于是就開始使用開塞露排便?,F在如果不用開塞露,孩子就不能自行排便。
我個人認為這個孩子排便延遲是一個典型的攢肚。何謂攢肚?攢肚是民間對孩子滿月后出現的延遲排便現象的俗稱。孩子出生后,由于腸道消化吸收功能還不健全,吃進的奶無法充分地消化和吸收。因此,在孩子滿月前,幾乎所有母乳喂養的孩子大便次數特別多,稀軟便或稀水便較為常見。這個時期的孩子,就像一個直腸子,邊吃邊拉。但是,孩子滿月之后,隨著孩子的腸道消化吸收功能慢慢增強,有些孩子就變成吃得多拉得少了。家長您會發現,孩子的大便次數不僅減少了,大便也變得粘稠了,而且在部分孩子中出現了排便延遲的現象。這些孩子不是每天拉大便,而是將幾天的大便攢在一起拉。但孩子吃睡如同往常,沒有任何異樣。這就是所謂的攢肚現象。家長您說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我可以告訴您,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而且是孩子腸道功能正常發育的結果。一般情況下,孩子在添加輔食后,攢肚現象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家長您對此不必太焦慮和緊張。
對于孩子出現正常的攢肚,家長該如何去面對和處理呢?既然孩子排便延遲是一個正常的現象,而不是疾病所致,首先建議家長您就不要急于帶著孩子到處去求醫,盲目做檢查,而是在家耐心觀察和等待孩子自行排便。在這里最最重要的是家長您要有耐心,因為孩子到底多長時間排一次大便,誰也不知道,誰也無法去預料。有的孩子是三五天排一次,有的甚至一周以上才排便,但只要孩子能吃能喝能睡,肚子不脹還能放屁,就不要隨便急于亂用通便藥物,以免干擾孩子自行排便的功能。
那么什么情況下需要采取人為的通便措施呢?第一、因為排便延遲,孩子出現了食欲減退,腹脹甚至嘔吐;第二、因為攢肚大便堵塞導致孩子排便困難時可以考慮給孩子通便。
如果需要給孩子通便,我個人建議最好采取如下三個方法:首先可以用手指按摩肛門試試;如果效果不好,可以采用小棉簽,將油涂在棉簽頭后緩慢插入肛門,刺激肛門后緩緩拔出棉簽,多數孩子可以排出大便;當然也可以用肥皂剪成楔形小條插入肛門通便??梢哉f,上述方法對絕大多數孩子都是有效的,而且無任何副作用,也不會妨礙孩子今后的自行排便功能。
最后,我還要交代一件很重要的事。這就是到底在什么情況下必須要帶孩子去看醫生?如果孩子在排便延遲的基礎上,出現了嚴重的腹脹、嘔吐,大便干結或出現粘液血絲,甚至體重增加緩慢或不增等。家長您就不要大意了,必須立刻帶孩子看醫生,不僅是為了解決孩子的通便問題,而是要搞清楚孩子排便延遲有無疾病的原因了。
以上的看法僅供家長參考。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