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范曾贏了官司輸掉市場 畫作屢遭流拍

    2015-01-25 14:02:58
    來源:信網綜合
    責任編輯:尺素

    \

    收藏家郭慶祥向媒體展示范曾“流水線”作畫照片

    【相關鏈接】

    范曾與郭慶祥恩怨始末

    范曾,1938年生人,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2010年被北大中國畫法研究院聘為院長。登上2011年胡潤藝術家排行榜首位,其去年公開拍賣總成交額為3.9億元,這也是首次由國畫藝術家領先再是國寶藝術家榜單。

    郭慶祥,1962年生人,收藏界的傳奇人物,1992年涉足藝術品收藏,1997年,48萬元買入傅抱石《二湘圖》,2002年在廣州嘉德拍賣行以500萬元賣出,2005年,吳冠中的《魯迅鄉土組畫》和《龍須島社之家》均拍出639.2萬港元,成為那次拍賣會“雙冠王”。

    一個是藝術家,一個是收藏家,本應該是伙伴、朋友,如今卻要對簿公堂、針鋒相對。是什么導致了這場敵對,是惡意攻擊,還是仗義執言,還是借機炒作?在面對藝術圈時,是學術問題,還是法律問題?

    2000字等于500萬?

    事情緣起于一篇極其“昂貴”的稿件,這篇不到2000字的文章,如今作者有可能要付出500萬的代價。

    2010年5月26日,郭慶祥在媒體發表文章《藝術家還是要憑作品說話》,文章中,郭慶祥列舉了現今藝術圈的某些現象,并表達了自己的一下看法。他在文章中說到,“有些所謂的‘國畫大師’之所以炫耀學問,大談哲學、國學、古典文學等,其實也是包裝和推銷的需要。這些人其實才能平平,特別是有些大師的人物畫,不過是‘連環畫的放大’。他們熱衷于刻畫古代圣賢文士,不厭其煩地把老子、孔子、莊子、屈原、李白、杜甫、蘇東坡、鐘馗等請到宣紙上,但只是在不斷地復制,且臉部五官都像畫家自己,人物造型、性格都大同小異。他們的作品雖然號稱是寫實的,但其中不少連人體比例、結構都有毛病。有些畫家號稱‘詩書畫’三絕,但其書法被不少專家詬病為‘有書無法,不足為式’,裝腔作勢,頗為俗氣;其自作詩不但韻律平仄有毛病,而且在內容上不少有自我吹噓的嫌疑。”

    并且在文章中,郭慶祥提到,他曾經受人所托購買某位大師的作品,而此位大師在一個月內就完成了100幅畫作。目前市場上,這位大師的作品價格一路上升,卻被郭慶祥成為“高級禮品畫”。

    在這篇文章中,雖然郭慶祥沒有指名道姓,不過對于這位被提到的“大師”來講,自然知道作者所指為誰。不過,這樣一篇文章看起來總有那么一點勢單力薄,也沒有引起“大師”的關注。

    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2010年得6月24日,該媒體又刊登了一篇名為《錢,可通神,亦可通筆墨耶?》的文章,該文章的作者為謝春彥。謝春彥又是誰?

    謝春彥,1941年生人,上海中國畫院高級畫師,曾做過教師、記者、編輯職業。主要從事中國畫、漫畫、文學作品插圖創作和美術評論,被成為“新文人畫”代表人物之一。據資料顯示,在2007年謝春彥出版自己的《淺草書叢》書籍時,一次簽售會上,他曾經寫過一首打油詩《范曾背書謠》,其中寫道:“范曾大師來背書,CCTV擠一趟。三爺直欲三不朽,古稀雖過雷人忙。知否知否老東東,不過私塾小花腔。又登廣告賣金幣,范記金牛十二樣。條條黃牛奔黃道,不知成色幾多兩。王海大哥來打假,臉兒不紅心可慌。” 在詩末,他又寫道:“大師大師莫發慌,精神文明講一講。先哲教言須記?。褐t虛進步驕成殃。”此詩更配畫一幅,只見畫中游來一只龜,名為《海龜正亂浮》。

    這是前話,先揭過不提。在6月《錢》這篇文章中,謝春彥就沒有郭慶祥那么隱晦,文中說到,“范某人賣畫之八字秘竅即最典型之個案也。還是不幸,那種“筆墨”還是在色厲內荏唬人唬己皇帝新衣之間,一如當年的高產田、衛星地,終是空心大蘿卜。還是以賣得火,吹得火,勢得牛的范三官人為例,那種仗勢霸氣,硬而實軟,華而不實,稀缺內養,呆板顢頇的筆致,貌似清雅的俗綠惡青,摻了些墨抑或石綠的冷赭膚色,手與足的結構亦并不合理協調的搭配,哪里還有什么好靈魂在耶。”

    同時,一篇署名孫遜的文章《畫家最終還是要憑作品說話》也刊登在該媒體之上,作為呼應,文中稱,“就如同一位學者,如果忙于在屏幕上作秀,他決不可能做出真學問;一個畫家,如果也忙于在屏幕上夸夸其談,也決不可能畫出大作品。……我很贊同郭慶祥先生的看法……從一定意義上說,各類‘大師’競相亮相媒體之日,也就是他學問或藝術衰敗之時。”

    這三篇被作者稱為“學術批評”的文章,最終還是激起了“大師”的憤怒之情。顯然,這三位的批評讓“大師”再也坐不住了,不過,“大師”并沒有做出任何聲明或是口頭回應,而是以行動回答。

    2010年的10月,郭慶祥受到了北京昌平區人民法院的傳票,將他告上法庭的是著名畫家范曾。原因是范曾認為郭慶祥等人在媒體上發表的文章侵害了自己的名譽權,要求登報道歉,并且向郭慶祥索賠500萬元,向該媒體和謝春彥分別索賠20萬元。不過從索賠的額度看,范曾的矛頭直接指向了該事件的導火索郭慶祥。

    一場藝術家和收藏家的官司拉鋸戰就這樣開始了。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