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發酵席卷整個美術界:
不過,對于范曾經紀人所稱的“傅抱石等也用流水式作畫”的大師們并沒有任何回應,大師與大師之間還是有不同的。
而對于這樣的辯解,郭慶祥表示,這樣的作畫方式此前他確實聽說過,但是真正親眼看到的只有范曾一人,并且從未聽說傅抱石等以這樣的方式作畫。對于收藏有幾十張吳冠中畫作的郭慶祥來說,他認為,吳冠中的每一幅畫創作都十分嚴謹,構思極少雷同,吳冠中使用真情實感來表現當時的精神,而范曾卻完全相反。
當牽扯到更多的人的時候,事情就不僅僅只是兩個人之間的“戰爭”了。理論家江宏認為,“范曾的畫大部分是一樣的,比如他畫的李白,可以說成是杜甫,也可說成是李時珍,我覺得這個人是把連環畫放大的一個人,如果這不糾正,中國畫就完了。”曾經范曾的好友、評論家劉傳銘表示,這些“流水式”作畫的照片的確是范曾的作畫方式。他說,這作為一種現象來批評并沒有什么問題,但既然是一種現象,就要尋找根源,“我跟范曾是有感情的,早在1980年代,范曾就曾說出‘我之所以能夠成功,內靠官僚,外靠奸商’這樣的話,也許他是歪打正著,卻使那些想出名未出名、想得到錢、想被市場與體制認同而又得不到認同的人,從某種意義上是何等的歡欣鼓舞。”
本來,這一樁狀告案定于2010年的11月9日開庭,不過最終因為同為被告的媒體《文匯報》提出管轄權質疑而被延期至2011年1月12日。在此段時間內,除了經紀人對外的回應和其學生的解釋之外,范曾并沒有親自出面。不過在2010年得12月30日,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在北大成立,范曾受聘與該院,并出任研究院院長。在成立儀式上,范曾在談到中國繪畫走向世界時,他表示“盡管今人已經做了很多努力,但目前就結果來看還不是那么盡如人意”??墒?,為什么不如人意呢?他認為,“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缺乏一個巨大的推動平臺無疑是其中之一。”只不過,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
曾有人提出,在2010年被炒得沸沸揚揚的這樁案件會不會影響到范曾在拍賣市場上的成績呢?畢竟在,郭慶祥訂購范曾畫作的90年代至今,這位大師的作品在拍場上的成績一路看漲,到2010年范曾的畫作每平方尺的價格在20萬元人民幣以上。而2011年胡潤藝術品的發表證明了,這位飽受爭議的大師在2010年拍場的成績斐然。不僅位列榜單第一名,全年成交額達到3.9億元,而且也是首位奪得榜首的國畫家。在這3.9億元的總成交額里面,范曾有3件作品成交價格超過千萬。
那么這位大師一共有多少畫作被帶到了拍場呢?據資料顯示,從2000年春季到2011年春季,范曾共有1313幅作品上拍,成交量為1056幅,總成交率在80%左右。而在某項范曾有記錄以來的所有上拍畫作的統計里,他已成交的拍品有3724幅。當然這里面包括范曾的書法、繪畫和一些重復拍賣的作品。
事件暫時告以段落
在經過兩次的延期之后,“范曾狀告郭慶祥”一案于2011年4月22日開庭審理。6月13日,郭慶祥在北京表示,他已收到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書,判決結果要求他向著名書畫家范曾書面道歉,并且賠償人民幣7萬元。不久郭慶祥提起上訴,2011年12月19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作出終審判決,維持一審原判。郭慶祥代理律師富敏榮,他表示被告郭慶祥對判決不服,將提起申訴。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