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直銷銀行處境陷尷尬 七成受訪者“沒聽說過”

    2015-02-04 10:21:39
    來源:青島財經日報
    責任編輯:尺素
    \
     
    在錯過了第一波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機遇,商業銀行正不遺余力發展互聯網金融,而直銷銀行被認為是有力武器。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北京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包商銀行等19家中小商業銀行推出了各類直銷銀行。

    但數據表明,開展直銷銀行,光有激情是不夠的,還得考慮用戶體驗性。據銀率網調研數據顯示,66.11%的受訪者沒聽說過直銷銀行,22.46%的受訪者聽說過直銷銀行,但并非其客戶,直銷銀行客戶僅占11.43%。直銷銀行客戶量之所以較少,不了解業務以及對其安全性的顧慮是用戶不選擇直銷銀行的主要原因,15.18%的受訪者認為直銷銀行“操作復雜”。

    做大規模還須時日

    “金融業的未來在于互聯,只有利用互聯的優勢,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這就是金融機構如何轉變自身的理念問題。”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巡視員徐諾金稱。

    而自2013年9月18日北京銀行開通直銷銀行后,民生銀行、招商銀行、重慶銀行等19家銀行陸續開通直銷銀行。這給銀行業賦予了全新的生命力和想象空間。

    從銀行規模上看,已開通直銷銀行的銀行都是中小型商業銀行。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指出,在物理網點較難拓展之時,以直銷銀行的形勢開展銀行業務正在被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所采納,如果將直銷銀行視作物理網點,其業務還是比較成功的。相反,由于擁有網點優勢,大銀行開展直銷銀行的壓力相對較小,這或許也是目前幾家大型商業銀行為何沒有推出直銷銀行的原因之一。

    但這種局面正在改變。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直銷銀行計劃正在穩步進行中。

    雖然中小銀行寄望于直銷銀行彌補網點的劣勢,但截至目前,規模都相對有限。“目前直銷銀行發展規模都不大。”民生銀行網絡金融部市場營銷中心負責人劉偉說道。

    民生直銷銀行作為民生擁抱互聯網、迎接市場化的一項重要舉措,于2014年2月28日正式推出,截至去年12月25日,客戶數140萬戶,資產近220億。

    興業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楊忠很清楚,剛剛起步的直銷銀行做大規模還須時日。

    而作為國內首家推出直銷銀行品牌的北京銀行的規劃是在近2年內發展過百萬客戶,管理資產規模過百億。

    此前有銀行人士表示,基于數十年的業務數據積累,銀行的大數據已經十分龐大,只是尚未得到運用,一旦開展大數據業務,將擁有先發優勢。然而,現實遠比想象艱辛,銀行的互聯網化頗為曲折。

    認知度待提高

    資產做不上去,其根源還在于用戶量太少。雖然用戶正在擺脫對銀行網點和柜臺的依賴,但投向“鼠標”和“手機”的用戶數并不如想象中多。

    銀率網自2014年9至11月30日,采集有效問卷29622份調查問卷,結果顯示,直銷銀行客戶僅占11.43%,66.11%的受訪者沒聽說過直銷銀行,22.46%的受訪者聽說過直銷銀行,但并非其客戶。

    用戶為何不選擇直銷銀行?數據顯示,54.77%的受訪用戶不了解其收費標準,39.40%的用戶認為直銷銀行安全性低,18%的用戶認為在網上開設銀行賬戶是其放棄直銷銀行的原因,而15.18%的用戶認為操作過于復雜,12.26%的用戶認為產品收益率低。

    某直銷銀行人士向記者表示,由于宣傳力度較小,用戶對直銷銀行業務還不了解。相對于傳統網點,直銷銀行的費用已大大降低,而且其安全性為銀行級別,遠高于其他互聯網金融平臺。正是由于安全性較高,才導致直銷銀行操作相對于其他互聯網金融平臺復雜。而產品收益率較低是因為對風險把控較嚴格。

    據了解,除以上原因外,直銷銀行產品線過于單一也是導致直銷銀行用戶量較少的原因之一。“從產品角度看,客戶普遍希望平臺實現一站式消費體驗,進而使得比較、選擇產品更加容易。金融產品從發行主體獨立銷售演變為綜合性金融超市銷售是不可阻擋的趨勢。”中國銀行運營服務總部董宗林、邢少杰表示,如果銀行銷售同業產品,那么對本行產品,如理財、基金、保險的銷售,就有巨大的影響,甚至會引起存款的流失,進而影響到整體的資產負債結構和中間業務收入。 經觀

    用戶最關注理財產品

    銀率網對受訪者中選擇“已是直銷銀行客戶”的人群做了調查,58.7%的人認為吸引其關注和使用直銷銀行的主要原因是“可以購買理財產品”,選擇“智能存款”的比例為47.61%,選擇“可購買基金”選項的占比為45.51%,而選擇“銀行寶寶類產品”的占比為33.08%。以興業銀行為例,現在直銷銀行500億資產中,來自存款這一業務的資金不到10億,直銷銀行對銀行本身貢獻更多的仍是中間業務的收入。“正是由于直銷銀行提供理財產品、存款、基金等混業產品,不時涉及到證監會和保監會的監管范圍,更是增加了創新難度。”楊忠表示,此時就需要合作的公司去和各自的監管部門溝通。“如果監管層允許取消開戶面簽環節,招商銀行完全可以做一個虛擬網絡銀行。”招商銀行副行長劉建軍表示,“目前直銷銀行很多創新都受政策所限,否則直銷銀行發展應該比現在快很多,現在十幾家直銷銀行都在期盼政策的進一步放松,比如投資者首次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必須面簽。”“市場已走在監管政策設計前面。”一位央行人士說道。

    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王永紅認為,應該修訂現有監管規則為網絡銀行的創新留下空間,現有的監管規則(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以及各種業務管理規定、技術指引)以及監管模式,都需要按照“審慎研究,包容發展,保持平穩”的原則進行修訂、調整。

    但也有觀點認為,面簽并非是限制直銷銀行發展的主要原因,培育市場需要時日,互聯網金融不是百米賽跑,只有穩健經營才能跑到馬拉松的終點,假以時日,直銷銀行的用戶數及資產規模一定會提升。但前提是,直銷銀行必須要知道用戶希望要什么,而非直銷銀行能提供什么。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