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數據時代,信息裸奔
2014年年底某一天上午,王健上網瀏覽網頁,她在某搜索引擎里打上“治療皮膚病醫院”幾個字,簡單看了看,隨后關閉了網頁,關上了電腦,出門了。
下午,正在逛街的王健,收到一條短信“青島某某醫院,專業治療皮膚病。聯系電話……”她目瞪口呆。
如果說“謝東們”的信息還僅僅是一些金融機構泄露的,一些車主的車險信息是被保險公司泄露的,那么這條悄然而至的“專業醫院,治療皮膚病”的短信,是怎么發生的?王健想想都覺得后怕,僅僅是上了網,怎么醫院就知道我的手機號碼了?
“王女士,您好,看你的車保險快到期了,我們家有一個適合您的保險。”“我車險已經買完了。”“哦,我們在系統能看到,您還沒買吧?”這同樣是青島市民王健最近接到的電話。她去年購買的車險即將到期,然后接到另外幾家的保險公司電話,讓她感到毛骨悚然的是,對方竟然知道她什么時間打過什么電話。一開始,王健還和對方友好禮貌地溝通幾句。隨后,不厭其煩的她決定撒謊,再一次接到保險推銷電話之后,她撒了小謊,“我已經買完了”,對方會馬上回復,“我們能看到,你還沒買呢。”
“太可怕了,還有什么是他們不知道的。”對方不僅能開口叫出她的全名、甚至另外一部手機號、職業、家庭住址,一清二楚。她知道,自己信息不知道又被誰賣了,而她不知道的是,自己不過是數以億計的“被泄密”大軍中的一員。
“個人信息被泄露,已呈現出泄密渠道多、范圍廣、程度深,且形成黑色產業鏈的特點。對被泄露者而言,不僅危害巨大,還普遍維權難。”對此,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政策與發展研究所闞凱力教授公開說道,“對信息被泄,普通老百姓幾乎是刀俎下的魚肉。”
“請問是移動用戶×××嗎?××保險公司免費送您一份保險。”“張先生,恭喜您當爸爸!請問是否需要請月嫂?”……類似推銷短信、垃圾郵件、騷擾電話,如罩在每個人頭上的網。
青島新島律師王磊指出,大多數被騷擾者掌握的個人信息,很多時候,就是他們“摸瓜”所順的藤。“青島銀行卡信息”、“老板手機號碼”、“家長信息”……記者在QQ群、微信群等涉嫌販賣個人信息的網站發現,信息被泄的陰影,已覆蓋到社會各類人群。
“個人信息泄露泛濫,原因首先在于能泄密的渠道無處不在,防不勝防。”王磊律師告訴記者。電信機構、需要注冊的網站、銀行、保險公司、各類中介、教育機構乃至政府部門和醫院……你若歷數自己的信息可能被泄的“端口”,能列出一長串名字。
島城律師王磊介紹,“你可以不注冊天涯、淘寶、校內,但你能不辦銀行卡、不辦手機業務、不買房買車嗎?”身為律師的他,已經對“填問卷免費獲學習資料”、“填寫精確信息,能獲得更好的服務”等“糖衣炮彈”多少免疫,但在上述涉及衣食住行的領域,填寫郵箱、手機號、家庭住址等詳細信息,幾乎是必選項目,無可回避。
謝東和王健一樣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打電話的人究竟是怎么知道我的個人信息的?”王健覺得,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
一名互聯網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的很多網站都有自動記錄用戶痕跡功能,比如你經常使用同一臺電腦,那么電腦互聯網網頁會記錄下你的各種聯系方式,比如手機、郵箱等等,而在你上網搜索醫院、培訓機構時,網頁就會馬上知道。然后,這些網站上的“廣告金主們”也會馬上獲得你的信息,就會立即向你展開“攻擊”。
另外一方面,西北大學一位研究信息管理的專家告訴記者,很多機構過度收集個人信息,但并不是每個機構都有能力保護這個龐大而寶貴的“隱私庫”。
一系列“泄密門”佐證了這位學者的觀點。據報道,2011年12月,以程序員網站CSDN、天涯社區、美團網等數據庫遭黑客攻擊為代表,網絡個人信息泄露事件曾集中爆發,上億用戶的注冊信息被公之于眾。其中,廣東省出入境政務服務網泄露了包括真實姓名、護照號碼等信息在內的約400萬用戶資料。
電信公司的隱私保護規定也難敵“內鬼”。2009年,深圳 、佛山等地十余名領導的手機號碼和通話清單,就被“內鬼”以不足2000元的價格倒賣。在2011年8月爆出的“北京最大非法獲取公民信息案”中,23名被告中,有7人來自電信公司內部。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