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透視信息交易地下黑市 銀行職工販售客戶資料

    2015-02-10 07:55:16
    來源:信網
    責任編輯:亞麥

    3 泄密渠道多,個人黑市猖獗

    2月9日,記者在QQ群等網站,搜索“信用卡信息”、“銀行卡客戶資料”,很快發現,仍然活躍的信息,擁有上百用戶的群密密麻麻出現。

    “信息就是資源,相比因管理不善而導致的‘被動泄露’,‘主動泄密’更是早就形成了一條產業鏈。”一名買賣信息的業內人士這樣告訴記者。

    趨利之下,“花錢買信息”也愈演愈烈。在一些保險代理內部論壇上,幾萬份“打包”出售的客戶信息,每份合計不足4毛錢。據介紹,在一些物業公司,花800元就能買到數百樓盤的業主信息,在一些醫院,花3毛錢就能收購一個新生寶寶的信息。有人甚至為此開設了釣魚網站、通訊公司和商業信函公司,專門通過收集 、買賣公眾“名址庫”牟利。

    更難啃的“骨頭”則由黑客出馬。據媒體公開披露 ,黑客實際掌握用戶數據庫的數量已超過1億條,中國黑客的黑色產業鏈規?;蚋哌_上百億元。

    王磊律師并沒有因為律師的身份,而免于感染。他也會經常接到各種電話,“聊著聊著,我發現,這些騷擾電話所知道的信息,比我想象的還要多、還要深。”他現在開始擔心身份證號安全,“一旦身份證安全丟失,那豈不是徹底在不法分子面前‘裸奔’了?”

    他的擔心并非杞人憂天。記者調查發現,在各泄密渠道的“圍追堵截”之下,你的職業和單位地址、教育背景、銀行存款、機動車登記信息,甚至消費習慣、指紋、血型、病史……大大小小的個人隱私,很可能早已被“一網打盡”。

    在如此旺盛的需求下,信息買賣市場早已將你的信息深度“挖”到極致,“身份證號被泄露也見怪不怪。”

    王磊律師想到,如果對方知道我的頭像,我的身份證號碼,我的郵箱,那會很容易利用我的信息進行注冊登記,這樣我怎么會知道自己賬戶是否被侵犯?他擔心的事 ,有的已經發生。

    據介紹,他的一個朋友最近發現,自己的淘寶賬號被“入侵”了 。“沒有財產損失,但我之前給一個店家的差評被撤了 。”盡管沒有損失,他朋友仍然擔心,“很多賬戶的密碼都是同一套,他們一旦知道這個,再入侵我其他的賬戶怎么辦?”

    當然,這些都是“初級利用”,西北大學研究信息安全的研究人員告訴記者,最終目的其實就是騙你的錢。電信莫名欠費數千元、信用卡無端欠款20萬……記者發現,類似天上掉下來的賬單,已屢見不鮮。而央視“3·15”晚會曝光的案件更令人咋舌:多家銀行的工作人員以每份十元或幾十元的低廉價格,大肆向犯罪分子兜售銀行客戶的收入、詳細住址、手機號、家庭電話號碼,甚至職業和生日等信息,致使犯罪分子篩選出了最有可能的六位銀行密碼。

    信網版權稿件,歡迎轉載。轉載時請保留完整信息,否則追究侵權責任。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