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寒假作業是發朋友圈? 老師:讓孩子愛上表達

    2015-02-14 13:57:01
    來源:錢江晚報
    責任編輯:千竹

    \

    發條微信發發牢騷,沒事拍張自拍照曬一曬,眼下已經成了年輕人每天必干的一件事。但你知道現在的00后們都用微信干什么嗎?答案是學習寫作業!

    昨天晚上,市民朱女士就在朋友圈中轉發了11歲兒子的微信:“轉發下兒子的微信,陳老師推薦的這個方法真不錯,小家伙很樂意這樣的微寫作。”

    課堂上的微寫作

    得到孩子們的點贊

    朱女士所說的微寫作方式,其實就是發朋友圈。用幾句話,配上圖片的形式來表達你的心情;描述一天的感受等。

    朱女士的兒子在義烏市藝術學校讀5年級,她最初聽到“微寫作”就是在他兒子的一堂語文公開課上。“那天老師讓班上每個孩子都帶上一張日常的照片到學校。然后在照片上配幾句簡短的語言。”這些照片集齊后統一貼在教室的墻面上,孩子們用七彩的便利貼進行手動點贊,“你欣賞誰的圖文,就把便利貼貼在他的照片上。”

    那一天朱女士的兒子陳泊言得到了20個贊。

    這種得到別人認同的方式讓很多孩子大受鼓舞。

    課后大家還有些意猶未盡,“我們有家長微信群,在聊天的時候,老師就鼓勵家長平常可以讓孩子們多嘗試一下類似的微寫作。”

    孩子寫作興致高

    家長蠻意外

    朱女士說,這個寒假老師并沒有硬性布置要完成多少篇作文,只是讓大家試著學習下“微寫作”。 前兩天,她和老公帶著兒子去安吉游玩,沒想到小家伙在車上就開始了創作,“微信號是他之前就注冊的,手機是我淘汰下來的。”

    “那天照片是用我手機拍的?;貋砗笏约禾暨x好滿意的傳回到他手機,配上文字發了出去。”朱女士笑著說:“當時我還在刷牙呢,后來看到了,覺得要鼓勵下他,所以立馬轉發了。”

    不僅如此,陳泊言還給自己定下了規定,每天至少發一兩條,“他跟我說,媽媽這樣的寫作方式一點都沒壓力,很有意思。”

    朱女士說,目前家長們對于這種方式也挺支持的。有些孩子沒有手機和微信號,就會在家長的手機上進行微寫作,“如果是孩子發的,家長會在下面備注上孩子的姓名。”

    “微言微語表達童心童趣,讓孩子們從精煉的微文開始戀上作文,為會思考的老師和思維敏捷、文采了得的孩子們贊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長說。

    因為要微寫作

    孩子每天都會觀察身邊事

    昨天下午,錢江晚報記者也與9歲的陳泊言聊了會。對于這種形式的微寫作,他顯得很喜歡。

    我的朋友圈里有爸爸、媽媽、小姑父還有老師,這樣我可以學習他們是怎么寫的。最重要的是大家可以互相評論。你可以直接告訴對方,你喜不喜歡他的微信。

    以前老師說要寫作的時候,我常常想不出題材,現在因為要微寫作,我每天都會自己觀察下身邊的事物??梢越o寫作積累素材啦。

    現在班里大部分的同學都挺喜歡的,不過也有一小部分覺得這樣太麻煩了。反正我覺得很有意思。

    老師想讓孩子

    通過這種方式愛上表達

    對于這種形式的微寫作,陳泊言的老師陳老師是這么想的:“每天看微信成了我每天必做的事,自己也常常通過微信圈發表一些個人見聞,朋友評論多了,自己也越發自信,寫得也就越多。”

    陳老師由此想到把微作文作為孩子愛上寫作的基點,既訓練了短小精悍的微作水平,又激發了孩子樂學善思的興趣,同時又與現代社會化接軌。

    “其實,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通過微寫作讓孩子們愛上表達。”陳老師說。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