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高考統一命題恐難一勞永逸 八成受訪者支持

    2015-03-27 09:51:01
    來源:長江日報
    責任編輯:千竹

    近日,針對高考(課程)全國統一命題的網絡問卷調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公布了結果,83.9%的受訪者表示支持,56.2%的受訪者認為以往地方性加分有違高考公平。那么統一化能否帶來公平,且聽大家聊一聊。

    “最不壞的制度”的無奈

    吳龍貴(春城晚報評論員):高考之所以被稱為“最不壞的制度”,關鍵就在于高考是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在高考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人都以分數說話。這種人才評價機制雖然僵化,但它最大的好處是制度漏洞最少。統一命題也是同樣的道理,既然高校面向全國開放,全國所有高考生理所當然地就應站在同一起跑線、接受同樣的考評。而反觀分省命題,考卷不同,自然教材不同,相應的難易程度、學業壓力和高考成功率都大不相同,這樣的競爭難說平等。

    舞之仙兒:總體來講,高考制度仍然是一種公平的制度。無論性別、民族、家境,優秀的學子都可以通過高考,接受高等教育,甚至改變命運。所以,高考公平不是顛覆性改變,而是優化現有的不合理的部分,讓這項制度發揮更好的作用。

    解決不了教育資源不均

    鄭芋頭同學:統一命題只保證了考生規則的公平,但東中西區域、城鄉的教育資源、設施設備、經費投入等方面的不協調,決定了考生起點上的不公平。只有在起點公平的前提下,規則公平才有意義。

    周卓(廣州市版權協會副秘書長):教育資源的獲得除了地區差異,還與不同家庭的經濟實力掛鉤,這一點是沒法回避的。公平的講求更多應該是規則的規范透明可操作。畢竟優質資源是有流向性的,高低不齊才是常態,完全平均是不可能做到的,更何況目前中國教育資源分配狀況也不適宜一刀切。

    錄取制度改革才是破題關鍵

    高昱(財新周刊新聞記者):統一命題不會增益或消減高考公平,而只是將不公平凸顯出來。真正造成不公平的不是考試,而是招生制度:即使用同一份試卷,河南考生與北京考生的成績有了可比性,但如果招生名額分配方式不改,河南考生上北大的幾率與北京考生相比,仍然不會有絲毫改變。

    施桂玲(山東中學教師):人們現在詬病的,并不是各省份高考是否應該使用全國統一試卷,而是高校招生的地方保護主義。不能使得北京大學成為北京人的大學,復旦大學成為上海人的大學。打破區域歧視,實現大學科學錄取才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出路。

    熊丙奇(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只有在恢復全國統一高考的同時,對高校的錄取制度進行改革,實行自主招生,才能既推進高考改革,又促進高考公平。很多人擔心招考分離會導致腐敗盛行,貧困學生利益受損,而真正的招考分離,是擴大學生的選擇權,讓一名學生可獲得多張大學錄取通知書再選擇大學,當學生選擇權擴大,也就落實了受教育者對學校的監督和評價,學校必須公開辦學信息(包括招生信息),同時必須轉變辦學理念,以教育質量、聲譽和服務吸引生源。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