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捏面燕沒你想的那么難 幾個步驟就搞定

    2015-03-30 17:03:30
    來源:信網綜合
    責任編輯:尺素

    陰歷三月初三。清明前夕,本有寒食節。據說是紀念介子推被焚于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吃冷飯,所以稱為寒食。介子椎是山西人,冷食習俗便在山西傳播開來。為表示虔誠,竟有斷火一個月的,人多患病,嚴重影響生產和健康。曹操發現后,嚴禁冷食,這樣,寒食和清明合二為一,都在清明這天過。不過,榮成有些地方這天蒸“雞頭”,不擺雞的翅膀和尾巴。

    清明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俗稱“鬼節”,是三大冥節之首,與七月十五、月日合稱三大冥節。榮成掃墓祭祖比較隆重。男主人端著香紙盤子,盤上除香紙尚有酒、菜,女主人則挎著供品籃子,子女們打著锨,來到祖墳后,先將祭品供上,然后焚香燒紙,灑酒祭奠。榮成講究死者為大,對逝世的長輩,一跪三叩首;對死去的同輩,一跪一拜。男人們拜完,執锨為祖墳培土,以防夏天雨大漏水,謂給祖先修屋。而此時婦女們則伏墳痛哭,以示對先人的哀悼和懷念。清明掃墓都在午飯前,午飯則聚在長子家同食,以加深手足之情和不忘父母養育之恩。

    清明前后,風和日麗,桃紅柳綠,陽氣上升,既是郊游的好口子,又是放飛風箏的好時節。每到這天,親友結伴郊游,謂之踏青,民國年間,踏青在榮成教師、學生中特別盛行。兒童們便在未耕的春白地上放放風箏,互相比賽,看誰的風箏飛得高,而姑娘小伙子則打秋千。榮成的秋千有三種,一種是揀根樹權,拴上繩子,一人坐在秋千板上,—人在后面推,這種秋千安全平穩,是小孩和姑娘們玩的。第二種是踩秋千。兩旁豎起高桿,頂部固定一橫木,橫木下拴秋千繩。打秋千時,手往后帶,腳往前蹬,越蹬越高,非常驚險、刺激。有時兩人相向合踩,秋千飛起更高。當然,踩秋千除青年小伙莫屬。第三種叫“悠打秋”。這種秋千,需架子,四周固定,中間立一豎木,頂端置十字橫木,每根橫木拴秋千繩。打秋千時,四人同上秋千,架內人力推動,靠離心力將四根秋千繩旋起。這種秋千驚險異常,膽小者不敢一試。

    清明,對于婦女和兒童,尤顯重要。這一天,境內各地都捏面燕兒,是婦女們大顯身手的時機。蒸面燕的含意是什么,無從查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迎接春天,迎接燕子重新歸來。榮成沿海,清明這天必見對蝦,數量雖少,每網只有兩二只,但卻不空。同海上一樣,清明這天,空中必能見到燕子。所以,榮成有句俗話叫“魚鳥不失信”!對孩子們來說,清明是個求之不得的節閂。早年間,農民的花費靠小麥和花生,一年到頭吃白面的次數很少,清明不但可以吃白面餑餑,而且母親們給每個孩子都準備一個小斗兒。中午飯后,母親們分燕,每個小斗里先放一只大燕,叫“老母子”,然后放進同等數量的小燕兒。這些小斗歸孩子們自己所有,自己保管,愿什么時候吃就什么時候吃,大人們絕不干涉。有很多家把面燕穿起來,系在“格登棒棒”拼成的十字上,綴上五色布條吊在頂棚上,作為裝飾品,風—吹,燕子晃動,好像飛了起來。

    清明蒸面燕的做法步驟

    \

     
    清明蒸面燕的做法圖解1

    1. 將主料混合均勻,揉至光滑的面團,放到溫暖處發酵

    清明蒸面燕的做法圖解2

    2. 發酵45-60分鐘(根據實際溫度決定),用手按下去不馬上彈起,內部組織呈蜂窩狀

    清明蒸面燕的做法圖解3

    3. 將面團平分為三份

    清明蒸面燕的做法圖解4

    4. 將其中的兩份分別加如草莓醬和菠菜汁,染成紅色和綠色

    清明蒸面燕的做法圖解5

    5. 根據自己的喜好,分為大小不等的面團,然后造型

    清明蒸面燕的做法圖解6

    6. 取其中一份面團,用虎口處揉出燕子腦袋,再捏出尖尖的嘴,用黑芝麻做眼睛,用剪刀分別在兩側減兩下,尾巴剪一下,美麗的燕子完成了搜索清明蒸面燕做法大全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