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天,“開窗換氣”會不會將室外的PM2.5帶到室內?居住在幾樓吸入的PM2.5最少?日前,清華大學發布了首個室內PM2.5污染公益調研報告。結果顯示,17層以上室內PM2.5等級更優。而當室外PM2.5監測值高于150微克/立方米(重度污染以上)時,開窗通風反而會讓室內空氣變得更糟糕。
呆在室內能否躲避PM2.5?
該調研由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建筑環境檢測中心等單位聯合發起。該調研項目的負責人、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的副教授張林稱,研究發現同時期室內PM2.5濃度僅為室外的三分之二左右。室外污染程度越高,室內外的PM2.5濃度差距就會越大,這也說明在室外污染嚴重時,呆在室內無疑是躲避臟空氣的最佳選擇。
記者從調研報告中發現,在調研期間,志愿者日均面對的PM2.5總量(室內外總和)為每小時2018.6微克/立方米,每人每天吸入PM2.5的劑量為787.3微克。其中室內PM2.5總量和人均吸入劑量,約占到每日總量的80%以上,是室外的四倍。張林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為人們日均約20個小時都呆在室內。
煎荷包蛋能讓PM2.5飆升?
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教授錢華和他的學生也曾經對南京室內外空氣質量中的PM2.5濃度進行對比,結果和清華大學的研究結果類似。錢華說,在不使用空氣凈化器的情況下,門窗關緊后,如果室內有人吸煙、做飯,那么室內的PM2.5濃度就會瞬間升高,甚至能達到室外的5倍。上海市環境產業保護協會的工作人員曾經做過一項實驗,工作人員煎了3個荷包蛋,PM2.5濃度隨之升高,當第3個荷包蛋煎完后,廚房內的PM2.5平均濃度已達315微克/立方米。
17層以上室內空氣更清新?
“9到11樓的房子不能買,聽說空氣最臟、污染最嚴重……”近年來,坊間有傳言認為,9樓到11樓為“揚塵層”。近天的調研報告也給出了一個實驗答案:17層以上室內PM2.5等級最優,而1到8層,室內的PM2.5濃度較高。
張林解釋,揚塵主要集中在中低層,且高層的大氣對流較好。同時距離主干道大于500米的建筑,室內空氣質量更好。“主干道上的汽車尾氣排放增加了PM2.5的濃度。”張林說。
錢華也表示,他們的科研團隊也曾經在南京做過測量,結果發現樓層越高空氣質量越好。
重度污染時千萬別開窗
霧霾天氣大家喜歡躲在室內,那么,“開窗換氣”會不會將室外的PM2.5也帶入室內?張林表示,“空氣凈化器、中央空調對室內空氣凈化起到明顯作用。”他說,開窗通風的作用則因室外情況而異。室外PM2.5監測值低于75微克/立方米(良以上)時,開窗通風有利于室內空氣質量的改善。而在室外PM2.5監測值高于150微克/立方米(重度污染以上)時,開窗通風則成為室內空氣質量的破壞因素。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