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男童被灌酒致死 中國式逗小孩陋習何時休

    2015-05-21 14:47:29
    來源:網易親子綜合
    責任編輯:每皮

    【事件回顧:攀枝花2歲男童被灌酒致死】

    今年4月10日上午9點過,賈某叫王某、張某、彭某到他家喝酒。隨即,王某帶著2歲的兒子小林前往,幾個人開始聚餐喝酒。沒過多久,王某喝醉了,就到房間里去休息,而小林還留在飯桌上,還端起茶水與賈某等3人“干杯”。茶水喝完后,小林端起父親剩下的酒,準備繼續喝,張某、彭某兩人看見后,準備阻止小孩。然而,賈某卻逗孩子,讓其喝下了白酒。之后,小林學著大人們的樣子,分別向三人敬酒,到上午11點過,大約喝下2兩白酒,并昏睡過去。

    事后,這3人并沒有將小林喝白酒的情況告訴王某。當天傍晚,小林仍沒醒來,而且手腳出現發燙等癥狀,發現情況不對之后,立即被送到醫院治療。4月12日下午,因缺氧缺血性腦病、急性酒精中毒,小林搶救無效死亡。4月24日,攀枝花市西區檢察院經審查后認為,賈某、張某、彭某的行為,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依法對3人進行批捕。

    孩子喝酒,傷害極大,中國大人卻常常逗小孩喝酒

    早在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全球狀態報告:酒精和年輕人》(The global status report: alcohol and young people)就指出,青少年過早飲酒對肝臟、骨骼、內分泌有害。

    酒精對兒童與青少年大腦的影響更是巨大,2013年8月發表于《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 Internal Medicin)上的一項瑞典研究報告證明,在導致患者癡呆的9個影響因素中,酒精中毒的影響最為顯著。

    男童被灌酒致死 中國式逗小孩陋習何時休

    禁止未成年人飲酒是國際社會的主流態度,中國大人卻常常教唆小孩喝酒!

    禁止未成年人與酒精“親密接觸”成為國際社會的主流態度,而家庭也成為抵制酗酒文化的陣地。

    如英國政府為父母限制未成年人飲酒出臺指導性文件,日本規定父母或監護人發現未成人飲酒時,應予制止。但在中國,大人教唆兒童和青少年喝酒很普遍。

    聚會飲酒時,若有小孩在場,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大人拿著筷子在盅里蘸酒,讓孩子舔一舔,對于年齡稍大一點的男孩子,有的則直接讓孩子抿幾口甚至鼓勵其干杯“敬酒”。當小孩啜上一口后,飯桌上的大人還會發出陣陣喝彩:“再點一下”、“是個人才哦”。

    甚至在育兒電視劇中,類似的情節也不少見。以《小爸爸》為例,劇中文章扮演的男主人公余夏“從天而降”了一個兒子,大半夜帶著孩子喝啤酒吃烤串,美其名曰“消菌殺毒”,直至夏天宿醉。

    小孩被教唆喝酒的背后,是法律監管缺失等一系列問題(例如對父母監護失職沒有懲戒)。

    中國式逗小孩往往是戲弄、傷害孩子

    逗小孩并非一定錯,很多人逗小孩喝酒也是覺得小孩可愛。但合理的“逗”應以使孩子快樂為目的,是成年人從孩子心理的角度出發與孩子玩兒。而在中國,逗小孩往往不是這樣。

    心理學家武志紅分享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有個小孩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一群大人拿孩子開玩笑“你爸媽不要你了,再也不回來了。”孩子聽完大哭說不是的。見小孩被逗哭,那些大人更一起起哄說“就是不要你了”“這孩子膽子真小”。孩子哭著跑開,后來天天跑到碼頭等船。一開始大家不在意,后來發現小孩精神不正常了。

    這是一個極端案例,但類似“你爸媽不要你了”“你媽媽有了小弟弟,不管你了怎么辦?”“這孩子膽子真小”等話中國小孩可以說常常聽到。他們最終會傷害到孩子柔弱的內心,阻礙孩子的心智發展。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