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科學預防青少年腎病 專家建議納入體檢項目

    2015-05-25 11:28:01
    來源:39健康網
    責任編輯:夜樓

    “慢性腎病的確有年輕化的趨勢,不過很多人不知道,慢性腎炎的主要發病人群是青少年和兒童。”中日友好醫院腎內科主任李文歌在近日舉辦的“橙心關愛-慢性腎臟病患者教育”公益項目2015年啟動會上如是說道。

    兒童成慢性腎病生力軍

    39健康網在查詢相關數據后發現,近年來兒童腎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以武警重慶總隊醫院兒科對外公布的數據為例,2014年1月到10月,看腎病的患者將近2000人,占兒科常年住院患者2/3。

    然而,由于兒童和青少年都是較少體檢的人群,因此如何早期發現是個問題。中日友好醫院腎內科主任李文歌教授告訴39健康網,目前在臨床上,往往都是得了病,水腫了,出現癥狀才來檢查。“所以,我們醫藥界的代表、委員也在向政府積極呼吁,希望我們的兒童從上小學開始,每年檢查尿常規”。

    李文歌介紹,尿常規檢測,主要是看是否有蛋白尿/血尿的結果,從而對腎臟疾病進行早期發現。

    事實上,在一些發達國家,從小學開始的體檢中就會包含尿常規一項。而在我國,除非是自己主動要求體檢,否則“尿常規”并不是學生體檢的常規項目。而且,現在很多人對于體檢的態度,往往是有了病才去查,但可能今年查了,明年后年(沒事了)就沒有查,缺乏一個持續性的對疾病、對身體的關注。

    “我們是希望將尿常規納入學生體檢,做成常態性的工作。據我所知,已經有代表作了這樣的提案工作。”

    腎病患者低鹽需科學

    除了治療以外,如何預防也是個問題。李教授坦言,怎么樣去預防一個疾病的不發生,是比較困難的。慢性腎炎不像糖尿病和高血壓,可以通過飲食來控制、藥物治療把疾病控制住。“預防主要是早期發現,及時給與治療”。

    對于慢性腎病患者來說,正確的低鹽飲食更為顯得重要。對于有輕度高血壓及腎功能欠佳者,美國關于營養和人類需要委員會建議應控制在4克,這個標準對我國也同樣適宜。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腎病患者并非需要“低鹽到底”。腎病患者當被醫生告知需要低鹽飲食后,應根據自己的病情變化調整食物中鹽分的攝入。

    李文歌教授指出,“一旦發展至終末期腎衰患者即尿毒癥患者,出現明顯水腫或血壓升高時,應該限鹽。當前,透析已成為許多終末期腎衰患者的治療選擇,比如可居家治療的腹透。而透析治療患者,則需要適當補充少量鈉鹽,才能滿足機體需要,低血壓、血鈉低、使用利尿劑或者夏季大量出汗以及腹瀉、嘔吐患者亦是如此。”對于如何合理控制鹽攝入,腎病患者應咨詢醫生,遵循醫囑。

    相關資料:

    鹽與腎臟健康

    飲食中的鹽分95%是由腎臟代謝掉的,鹽攝入過多,就會加重腎臟負擔,同時鹽中的鈉會導致人體水分不易排出,容量負荷過重,形成水腫,又進一步加重腎臟的負擔。

    另外,攝鹽過多不僅可使血壓升高,而且令降壓藥物療效不顯著,是頑固性高血壓最常見的誘因。而高血壓是促進腎小球疾病慢性化的主要因素,因此低鹽飲食是慢性腎病預防和管理極為重要的一點。

    什么是“低鹽飲食”?

    “低鹽飲食”限的不僅僅是鹽,還包括其他含鹽高的調料如醬油、味精、雞精等。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天鈉攝取量應低于2000毫克,即食鹽攝取量應低于5克。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