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rzxx"><nobr id="brzxx"><progress id="brzxx"></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address id="brzxx"></address>

    <noframes id="brzxx"><form id="brzxx"></form>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寶寶不好好玩 竟是家長們太“熱心”了?

    2015-07-17 13:46:02
    來源:搜狐母嬰
    責任編輯:夜樓
    \

    小七還在我肚子里的時候,我經常在中心觀察孩子和家長互動。1歲9個月的浩浩是個運動能力非常強的小男孩,他在中心里跑來跑去,不時又停下來看看其他孩子在做什么,覺得有意思的還會模仿。是個發育非常好的孩子。

    有天他和媽媽在玩墻上的拼插玩具。因為這個玩具需要同時對好兩個孔才能插進去,對精細肌肉的要求比較高,浩浩試了好幾次都沒辦法同時插上,于是媽媽很溫柔地拉著他的手,幫助他把玩具插好了,之后媽媽和奶奶同時拍著手說“浩浩真棒!”

    \

    (浩浩當時玩的是右邊拼插的那種玩具)

    這不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嘗試了幾次做不了,家長幫忙做完之后還表揚孩子“你真棒!”

    家長為什么要這樣做?首先,這件事情孩子做不了;其次,這件事情是家長替代的,而不是孩子自己做的,孩子充其量就做了回牽線木偶,但最后孩子卻受到了表揚?!

    孩子到底哪里棒了?也許我們會覺得這是一句鼓勵,孩子聽到之后會更好的玩。嗯,也許。

    接下來的事情就有意思了,媽媽讓浩浩接著插,浩浩拿起一塊拼插積木試了一下插不進去,馬上就拉著媽媽的手就要尋求幫助!媽媽拉著他的手一邊幫他一邊說“你看,很簡單的,媽媽幫你。”插完這塊,媽媽遞給他一塊積木想讓他自己來。浩浩看了眼媽媽,又要拉媽媽的手。“媽媽不幫你了,你自己來吧。”媽媽想收回手,浩浩由于還不會說話,于是著急的喊著“啊~啊~”,媽媽無奈,只好又幫他插了幾塊,最后浩浩覺得沒意思就玩別的了。

    浩浩是個發育很好,好奇心很強的孩子,本來對這個活動挺感興趣的,為什么最后成了這樣的結果?

    \

    我只觀察到了這樣的現象,但我不知道為什么,以及該如何處理。

    后來小七出生了,她是個探索欲望特別強烈的孩子,什么東西不360°全方位無死角探索完是不會罷休的,可是我在她身上也碰到了這樣的情況:

    1歲左右的時候,她對家里一個抽空氣的氣筒感興趣,各種放嘴里吃完之后,我拿起氣筒在她胳膊上抽氣,讓她感受皮膚被吸起來的感覺。她樂呵呵地被吸了幾次之后,突然想要自己拿著氣筒模仿我抽氣。但因為太小,她還不知道如何一只手拿著抓手一只手握住氣筒,于是很自然我就幫拉著她的手幫她。幾次之后,我想讓她自己試試,沒想到她居然直接喊“媽媽~~”除非我幫忙拉她的手,否則她就不動手。

    我馬上聯想到浩浩當時的情形。他們倆都不是懶孩子(其實每個孩子都不懶,只不過探索的方式不一樣,有些喜歡動手探索,有些則喜歡通過觀察來探索),為什么一到這個時候就不愿自己做了呢?

    這兩個活動對于這兩個孩子來說都有點難,但不管什么東西,孩子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玩法,不能模仿媽媽那樣去做,我可以有自己降低難度的玩法啊,小自行車我騎不了,但我可以把它的踏板轉得咯咯響啊,可為什么這會兒他們連嘗試一下都不愿意?

    看來難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既然這樣,會不會是……“寶寶,媽媽知道這個對你來說很難,因為你還很小,所以你做成什么樣都沒關系,你試試,只要你做就行。”我開始嘗試給小七減壓。沒想到,小七似懂非懂地聽完之后,看了我幾秒,沒再喊“媽媽~~”了,而是嘗試著去拿抓手,拿了幾次不出來,就舉著氣筒到處敲,發出好玩的聲音。后來就變成了這樣的探索。

    原來孩子是因為自己做得沒有媽媽好,泄氣了!而且媽媽已經做過示范了,孩子就會覺得這個東西只有這么玩才是正確的玩法,而自己的能力又達不到,所以只好一次又一次地請媽媽代勞。如果媽媽能替他玩,他就接著當“提線木偶”,如果媽媽不愿意幫忙,他就只能失望地結束這個游戲。

    \

    我們熱心的“幫忙”,一方面限制了孩子探索的創造力,另一方面又挫傷了孩子探索的勇氣,看來這“示范”不能隨便做!

    那到底要怎么做?

    首先,示范對于怎么玩一個東西到底重不重要?當然不重要,因為我們拿一個臉盆只能想到用來玩裝水洗臉的游戲,但孩子卻能把它戴在頭上當帽子、翻過來當椅子、甚至蓋在耳朵上當手機!孩子的玩法有萬般種,為什么非要用我們不發散的思維來限制他的行為呢?

    比如上面的浩浩,如果媽媽沒有一開始就做如何拼插的示范,也許浩浩就會像其他的小小孩那樣發現只要插進一個孔里,這個積木就可以掛在墻上,輕輕一推,積木還可以晃來晃去,等他精細肌肉發育得好點了,他自己就會探索出同時插兩個孔的“新玩法”。

    而像小七,她自己探索完了,我想出了一個“新玩法”,她對我的新玩法很感興趣,但她做不來,這時她就要媽媽替她來做,我就得給她減壓的話語。

    不管怎么說,給孩子做示范一定要慎重,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抓著孩子的手做示范。之前當指導師時我就叮囑家長不要抓著孩子的手搖沙錘,因為被拉著手的孩子哪怕搖得再響,那也是家長在做,孩子什么都沒學會;而那些家長拿個沙錘搖著,孩子拿著自己的沙錘先看半天,也許在歌曲結束地最后搖了兩下,那也是孩子自己做出來的,這是他真正掌握了這個動作的表現。

    玩玩具時慎做示范,首先給孩子留足發揮創造力的探索空間;

    玩玩具時慎做示范,如果孩子真的需要幫助,請多用嘴,少用手;

    玩玩具時慎做示范,如果孩子被你的“新玩法”吸引,那就讓孩子看著你做,而不是拉著他的手做;

    玩玩具時慎做示范,如果孩子已經有挫敗感,請給他減壓“寶寶,你還小,你做成什么樣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做了!”

    精彩美圖 更多 >>

    分享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